1866年,也就是清同治四年,清河縣來了一位新知縣,名叫徐沛然,字雨亭,湖南人。徐縣令單瘦白淨,長着一雙深邃智慧的眼睛,說話做事既充滿了道德禮儀,又透着南方人特有的精明,一派儒雅風度。他潔身自好,廉潔奉公,從來不貪占公家的便宜。對手下官差,也是從嚴要求,從不放縱。
他任職前,清河官場上有一個很壞的惡習,名曰“扣鍋”。什麼意思呢?就是誰打官司告狀時,都要被那些貪得無厭的辦案人索要酒錢飯錢,窮戶少拿,富戶多拿,反正沒錢不辦事,可謂雁過拔毛!很多訴訟人掏不起這些酒錢飯錢,也就是扣鍋錢,甯願受委屈也不願打官司,人們說“八字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更是充斥清河官場。
徐知縣來到清河後,通過走訪了解,對這些肮髒的交易早已心知肚明、了如指掌,并決心整治。每次升堂問話,他都要反複詢問原告、被告有沒有被索要酒錢飯錢,一旦查證落實,立即責令承辦衙役如數退還,并嚴厲處置。
有一次,徐知縣追問前來告狀的解二小是否被索要扣鍋錢,解二小支支吾吾、面有難色。徐縣令揣摩定有隐情,厲聲追問:“到底是哪個?自有本縣給你做主,從實講來!”解二小斜睨着持仗站立的劉班頭說:“他……他……要了我一塊兒腰挂玉佩。”原來劉班頭自恃徐知縣恩寵,暗地裡向解二小索要扣鍋錢,解二小家貧拿不出,劉班頭看見解二小家傳玉佩,起了歹心,強行摘走裝入自己囊中。見知縣發問,解二小仗膽和盤說出。徐知縣當場查驗,人贓俱獲,劉班頭亦供認不諱。徐沛然勃然大怒:“原物奉還,仗擊四十,罰薪三個月。”
通過嚴懲震懾,衙役們再也不敢“扣鍋”了,多年惡習幾個月就被徐沛然徹除。徐縣令在任二年,政治清明、公正廉潔、勤政愛民,赢得了廣大民衆的交口稱贊。
來源:《學曆史,做有愛心的清河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