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地理教學,有得有失,感觸頗多,但始終不斷地在反思着,以期自己的工作能有所進步。以下是針對自己這三個月來的地理課堂教學的三點反思。
反思一:走出教材,走近生活。課本中的案例有些并不符合學生的經驗基礎。因此,很有必要根據我們地方特色、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知識背景來創設情境、設計案例。
反思二:學生活動要有“質”,即體現思維性。新的教學理念要求賦予學生更多自主活動、實踐活動、親身體驗的機會。但如果課堂活動有量無質,則活動的價值也就喪失殆盡。一堂課下來熱熱鬧鬧,恐怕留在學生腦海中的隻有熱鬧的場景,很難有真正的思維活動。課堂的學生活動是為了更有效的完成教學目标而采取的教學方式,因此流于形式的“活動”是形同虛設的。為了能使全員參與課堂活動并提高其有效性,應努力提高活動的“質”的水平。對探究問題或任務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經驗水平;情境的創設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并能引起學生的共鳴;要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創造性和想象力。
反思三:轉換傳統的師生角色,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在課堂的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充當探讨問題的主人。使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從思維的角度講,學習過程是一種具備發散性和創造性發散思維的過程。在教學中,需針對不同情況做出适時反饋,引導使之朝有利于知識建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