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這個話題一直是讓人津津樂道的,不管處于什麼年齡段,都能說上幾個養生的方法,尤其是熱衷于養生的“媽媽們”,經常會把自己的所得所學分享給家人,希望大家和她一起養生。但是也有人表示,養生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不然為何不是人人都能活到百歲?為何有的養生大師在知天命的年紀卻離世了呢?
養生記住6句話,晚年少生病,讀完受益終身
1)悠着點,不要讓自己過度勞累
身體的運動能力是有限的,适當運動不容易生病,但是過度勞累那就容易積勞成疾了。運動是為了讓體内的氣血積極流動,讓身體自我強化、修複,但是人體每個零件都有使用壽命,頻繁使用也會加快損耗。從事體力工作的人也要注意,勞逸結合才能走得長久。
2)做自己的醫生,細心觀察身體變化
體内有暗疾會通過各種症狀表現出來,自己要細心觀察,例如某個經常被摩擦的黑痣變大了,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脖子上有腫塊、嘴巴裡有粗糙的潰瘍,或者洗澡的時候發現乳房有溢液,及時發現異常消除疾病,也是一種養生。
3)關注節氣變化,順應四時養生
自古以來,養生就是和季節變化相結合的,秋收冬藏,萬物的發展都要順應大自然,包括人。要對自然界充滿敬畏,發現天氣變冷了要及時增加衣物,如果偏要受凍挑戰自己的極限,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生病、發燒、腹瀉。
4)不要依賴藥物養生,也不要抗拒用藥治病
好身體不是靠藥吃出來的,再健康的人吃多了也會被傷身。用對是寶,用錯是害,過度依賴藥物養生,不遵醫囑吃藥的人,或早或晚會有損健康。但是大家也不要排斥用藥治療,藥物用對了能治病挽救生命,重點在于怎麼用、怎麼搭配。
比如說附子,它是有毒的,但是它也能用來溫火補陽,其汁液還可用來鎮靜中樞。
5)知足常樂,解決心态問題
身體的健康程度跟上了,心理也不能拖後腿,養生講究的是修身養性,自我調節是非常關鍵的,之所以有那麼多的煩心事,往往是自己鑽進死胡同。反之,知足常樂,心态放平,一切問題都會豁然開朗。
6)不要吃得太好,不要吃得太飽
中老年人飲食要有節制,不宜太有營養,太過滋補,因為脾胃腸道的能力有所下降,吃多了會造成脂肪過剩,對血糖和血脂産生影響,還會增加膽囊、肝髒負擔。食物種類多一點雜一點,但是份量要少一點,每次吃到7分飽就可以停下。
以上六句話細細品味,蘊藏了養生的道理,大家要牢記于心。養生方法很多,想長壽延年一定要找對方法,有的人雖然有“養生大師”的稱号,但是他的做法卻匪夷所思。
同樣是養生,為何“養生大師”林海峰年僅51歲就離世了?
林海峰有過一段輝煌曆史,不少人跟着他學習養生,他的一些言論聽着就很奇怪,但是卻讓很多人深信不疑,可是最終的結果如何呢?他死在了自己的養生理論上。
不管是用什麼養生,生病後都應該積極治療,而不是寄希望于人體能自己“排毒”,如果不小心誤食過期食物,應該到醫院洗胃,最好把食物殘渣一并帶去。
人吃五谷雜糧難免會生病,但是不等同于不能吃大米,大米是國人的主食,能夠給人體提供能量,如果長時間不吃主食,身體會疲憊、易怒,無法正常活動和控制情緒,血糖供應不上時還會低血糖。長期不吃主食的人,腸胃功能也會受損。
林海峰的養生理念不能說完全不對,隻能說養生不能用極端方法,一定要科學,符合最基本的常識。
帶病生存,也可長壽
中老年人之所以熱衷養生,主要是人們身上的“小毛病”太多,例如高血壓、關節炎、脂肪肝、冠心病、肺氣腫等等,所以他們會很焦慮,害怕自己不能長壽,于是每天怎麼保養身體。
現在我國有2.6億老人,其中大部分患有慢性病,但其實疾病并不是影響壽命的主要因素,患病的老人有可以長壽。關鍵在于正面了解疾病、擺正自己的心态、不要恐懼疾病,不要總想着把疾病治好,如果醫生說治不好就覺得很有壓力。
其實身體有自我修複能力,老年人的修複能力不是消失了而是變弱了,有積極的心态不僅能提升免疫力和修複力,還能降低71%的死亡風險。
對待疾病,希望大家能做到這幾點:不要過度關注,定期複查即可;不要諱疾忌醫,有問題及時找醫生;不要恐懼焦慮,心平氣和疾病才不容易複發。換個角度來看,生病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比普通人更注重養生,更關注身體情況,就像老話說的那樣“平時有小病,關鍵無大病。”
參考資料:
[1]有點小毛病不要怕,帶病生活也能長壽·齊魯壹點.2020-03-24
[2]“自然療法大師”死亡:用生命驗證斷食排毒是謬論·人民日報.2019-12-01
[3]曾仕強長壽秘訣:不吃好,不吃飽,不跌倒·儒風大家.2022-08-30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