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能接觸的最常見的道上混的包括:
天使投資人
VC: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
PE:Private Equity,私募基金,
IB:Investment Bank,投行,
FA:Financial Advisor,财務顧問
一:各類投資人的區别
我們先說一下他們之間的區别,再簡單描述一下各自的特點,其實區别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投資階段和規模;
2)誰的錢和結構;
投資階段和規模我就直接找了一張圖供參考
先解釋圖上各階段:
Angel Investors: 天使投資人
Venture Capital:風險投資
Private Equity:私募基金
Debt Investments:債券投資
Mezzanine Financing:夾層融資
時間段的區别是:
天使投資基本屬于種子階段及初期,依次類推,中間有交叉,
大家可以看圖就比較明白。
機構掌管的資金規模的區别:
機構掌管的資金規模也是按照上面的順序(投行不算)出錢人的區别:
天使投資一般是自己腰包裡的錢,或是天使團,
即:幾個天使抱團一起拿自己的錢來做。
而其他機構都是别人的錢,
其中:
VC其實是PE的一種,隻是規模和種類不同,他們的錢來自于LP(Limited Partner 股東),而我們說的VC或者PE其實就是幫着管這些有錢的人或機構(LP)的錢。
IBanking(投行)自己的balance sheet(資産負債表)上可能有錢,但是基本他們會用别人的錢,如果是做債的話很可能有部分是自己Book上的錢,但是很多也是别人的錢,一般是PE的錢或者一堆有錢人的錢,而且經常是有了項目再找錢。
而PE、VC實際上錢已經歸他們管理了,隻是可能不放在他們賬上。
賺錢的區别:
天使:賺他們股份退出時賺的錢
VC和PE:
他們是幫别人管錢、投錢的,所以作為投資公司本身賺的是管理費、以及他們投的公司賺錢之後他們股份退出,從幫LP賺的錢中他們提取的一定比例作為獎金。
說白了,這些公司也是幫人管錢,拿到的是辛苦錢和賺錢之後的賞錢,但是他們賺的錢不是定數,賺的時候能賺很多倍,賠的時候也賠的亂七八糟,這一點上VC比PE更是體現的明顯。
投行:
而投行一般比較穩健,他們一般是做債,M&A(企業并購),當然債的形式很多(以後章節裡再具體描述),後期還幫助做上市。
除了收手續費(叫法不同,有叫Structuring fee(構建費),也有叫arrangement fee(安排費用),字面确實不一樣,後面顯得比較誠實,因為叫做安排費,實際表示從别人那裡拿錢),他們都會要求一個固定的回報值(相當于利息,當然他們要計算IRR内部報酬率)[内部回報率 Internal rate of return],
另外還拿些相當于股權的東西,如果上市或者企業被賣他們總是能賺錢,他們的風險小得很多很多,但是如果投的公司表現特别好,他們賺得會比VC和PE少得多得多。
二:各類投資人的詳細介紹天使投資
他們一般是投公司初期階段,在這個階段,你可能隻有一個想法(idea),或者你剛剛有産品的初期階段,市場營銷什麼的還沒有開始,所以對你感興趣的往往是所謂的天使投資人,天使投資人用freelancer來描述比較好,有就是自由職業的投資人。
天使投資人一般是什麼樣的人呢?一般是做企業成功賺錢了,自己懶得再沖沖殺殺日夜擔心受怕,所以拿出一些錢來投到他看好的企業;還有就是一些在VC、PE公司工作的人,一般是Partner級别以上的比較多,也有投行的人,他們賺了不少錢,但是都是幫自己投資公司和他投過的企業賺了大錢,心裡癢癢的,總是想自己有機會做一個公司賺大錢,在沒有利益沖突的情況下,他們可以投。
其中當然有不少過去嘗到甜頭,連續投資的天使投資人。當然,說白了有錢人投一些初期企業,自己不直接管理的現在都在外面号稱“天使”,總之,現在“天使”滿大街,我也算一個。
天使投資人與機構投資人的最大區别是:他們不是機構,機構投資人掌管相對大的資金要投出去,從而導緻投資金額比較大,因而可能不願意投小的企業,因為投小的企業和大的企業花的調研、談判時間一樣很多,所以就投一個小數目還不如直接做大的項目,并且這個階段風險也較大。
而相反天使投資人比較看重你的前景,對現階段的狀況不如其他幾類投資機構那麼緊張,主要原因是他們投的金額相對于他們本身的資産總額不是大數,并且是自己的錢,所以他們決策也比較容易一些。
天使投資人的名字是比較好聽,但是把他們叫做超早期投資人比較合适,投資都追逐利潤,風險大但是回報可能高,所以他們就是超早期的VC(“天使”這個稱呼有點太美麗了),但是他們之間也有區别:
他們與VC的區别是:VC的資金來源不同、有比較完善的結構,有較完善的研究人員,以及成型的決策機構,比如說決策委員會等。因為沒有這些約束,天使投資人的決策可以非常快。
天使如果是個人,那比較好的天使應該是你或者你的好友認識的人,最重要的一點不在于他們的名氣多大,而是他們的人品怎麼樣,當然你自己的人品也絕不能含糊。
VC和PE
VC實際上是PE的一種,結構都差不多,VC和PE公司都是拿别人的錢來進行投資,其實對他們的解釋在幾個術語中就能解釋清楚:
1)LP–Limited Partner,一般指的是給錢給VC或者PE進行管理和投資的人,換句話說就是真正給錢的人,他們才是股東;
2)GP–General Partner,指的VC或者PE的管理人員,翻譯不一樣,有時候叫一般合夥人,實際上是這些公司管事的人,他們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公司的職業經理人。
3)Fundsize:指的是基金的規模,有的公司可以有幾隻基金,每隻基金有自己的年限,比如說5年,10年這種。VC和PE做的基金的錢也是從外面融來的,也就是他們也是在外面找投資人,即:LP。一旦一個基金的錢用的差不多了,他們會接着再找錢,也就是說他們自己也要融資。
4)Management Fees:指的是管理費,也就是說做VC和PE的人賺的錢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你管了10億美金,每年抽出一定的比例作為管理費,理論上是做為人吃馬喂等用,其實最終怎麼用還不好說。一般管理費是2%-3%,名氣大的公司則高,小的則低;但是如果管理的金額太大,比例有可能低一些 另外,管理費也一般也會逐年遞減,比如說頭一年3%,第二年則減為2%……
5)Hurdlerate:指的是給LP的保底回報,這個是變動的,一般是8%-12%不等,非常牛的投資公司因為他總是給别人賺錢,所以可以隻給LP非常低的保底回報。
6)Carried interest:說白了就是完成任務(hurdlerate)後的提成獎金,當他們投得項目給LP帶來的回報高于hurdlerate的時候,他們可以提出投資賺的錢中的一部分,一般是20%左右,有的特别牛的公司可以要到30%。
7)Exit:退出。投完錢之後隻有退出時才能把自己的股份變為賺的錢。退出一般分成兩種:IPO(上市)和trade sale(公司賣了)
8)Investment committee(投資委員會),就是最終決定是否給你投錢的決策機構,一般包括幾個GP,重大項目LP也可以參與。一般負責任的投資人在給你Termsheet(投資條款清單)之前會至少跟投資委員會溝通一下
9)Capital Call叫錢:一旦簽署SPA(Share purchasesa greement股權購買協議)之後,投資公司需要向LP要錢,一般LP會在一周左右把要的錢彙過來 在這個市場上VC和PE非常多,VC本事就是PE的一種,隻是小一些,另外VC更偏向于高科技等風險更大,比較早期一點的項目,而PE則偏向于中後期的公司。PE的投資規模會比較大,一般是5000萬美金或者1億美金開始投,當然規模小的PE會更小些。 PE可能參與的事情比VC多,其中可以參與MBO(管理層收購),M&A(收購兼并)等資産重組的項目投行
投行與我們國内平常理解的銀行不一樣,他們不接受存款,業務分為front office(前端業務),middle office和back office業務,我們平常說的投行業務都是front office業務,主要是提供他們的專業知識幫助企業進行融資、重組以及IPO等業務。
其實投行自己的錢也從資本市場找的,一般來說有了業務之後他們開始找錢。 投行更保守,前端業務做得好一般是旱澇保收,他們主要開支就是人吃馬喂等行政性的之處。
投行一般幫企業做的都是中後期業務,包括Debt(債),M&A(重組兼并),IPO。
他們要求的回報有個保底的IRR(内部報酬率),收入包括constructing fee(建設費)或arrangement fee(這兩個一碼事,就是說幫你做這筆生意他們收的一個比例),Interest(或叫Coupon,說白了就是利息),同時,他們也通過早期的金融創新,使用包括Warrant和Convertible等等金融工具來享受企業上市或者trade sale.
FA(财務顧問)
對了,我還忘了說FA(财務顧問),FA其實自己沒錢,但是因為他們的專業性,認識的VC,PE和投行的人多,他們幫助你從外面找錢,他們與投行的區别是,他們一般隻收一個找錢的費用, 從這一點來說有點像拉皮條的,有的大的也會自己投一些,比如說世面上包煩的China Renaissance,Hina,還有我哥們王冉的ecaptial(他好像也做VC)。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