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嘹汽車/陳壹
近段時間,對“增程式電動車是不是落後”的相關讨論很有熱度,業内的各路大佬紛紛下場參戰,包括魏牌的李總。
雖然答案目前仍未蓋棺定論,但不可否認的是,增程式産品在業内确實處于鄙視鍊的底層。但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誰先進,誰落後”就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今天我們就拿華為的增程式産品和比亞迪的DM-i産品做個對比,看看兩者之間孰優孰劣,誰又更适合廣大消費者購買。
一、增程式産品和DM-i産品的區别
增程式汽車采用的是串聯式結構的混合動力,簡單來說就是發動機、發電機、驅動電機都串聯在同一個動力傳輸路徑上,發動機和發電機組成的發電程序,就是“增程系統”。
增程式汽車可以有效克服純電動汽車的續航焦慮,而且它的門檻也比較低,因此不少造車新勢力都喜歡用這種混動系統,比如賽力斯、理想等。
不過增程式汽車的短闆也很明顯,一旦電池沒電,車子的動力就會受限,而且油耗也會進一步升高。所以,一般來說增程式汽車的賣點都不會是動力系統,而是智能交互、駕駛輔助等其他方面,這一點在問界M5、M7身上都有印證。
比亞迪的DM-i汽車有主電機和副電機,主電機可以回收刹車能量給電池充電,副電機一般由發動機來進行發電。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副電機負責車輛的驅動,發動機隻有在合适時機才會直接驅動車輛。
通常情況下,DM-i産品的油耗都比較低,哪怕電池沒電了,車輛行駛起來也能非常省油,這也是DM-i産品的一大核心優勢。類似的情況在其他傳統車企裡也存在,比如長安的iDD。
我們都知道,純電動汽車的能效跟轉速是成反比的。一般來說,車速達到70-80公裡/小時後能效就會下降,如果是跑高速,那麼能效下降的速度更快。這也是為什麼,跑高速的情況下純電動車的續航會大大降低的原因。
我們來算一筆賬,如果是正常速度行駛,純電車的用車成本差不多是0.2元/公裡;如果是跑高速,那麼折算下來成本可能會上升到0.3-0.6元/公裡,相當于翻了1.5-3倍,非常不劃算。
而DM-i産品增加了一套高速直驅燃油機,能讓車輛一直在最佳能效區間工作。換句話來說,比亞迪DM-i系統的魅力正在于此。
綜合來看,DM-i産品可以當做是“傳統燃油車和增程式汽車的高效融合版”。相比之下,在技術上DM-i産品确實比增程式産品更勝一籌。
但這就能說明,DM-i産品一定比增程式産品強嗎?
二、孰優孰劣
當然不是一定的,業内專家認為,理想情況下增程式汽車的油耗隻會比DM-i汽車高6%左右,這個數字放到實際場景中可以忽略不計。
像華為這種技術大牛,完成有可能實現這種“理想情況”,如果未來賽力斯的油耗表現和比亞迪旗鼓相當,相信很多人也不會覺得驚訝。
所以,本質上增程式汽車和DM-i汽車的區别并不是很大,也不存在絕對的孰優孰劣,隻是按現有的成果來看,假如你經常走高速,那麼DM-i汽車會比較适合;反過來,則可以閉眼選增程式汽車。
知嘹汽車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平台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