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出家受戒功德

出家受戒功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6 08:26:33

出家受戒功德(受了具足戒者應稱為)1

出家受戒功德(受了具足戒者應稱為)2

出家受戒功德(受了具足戒者應稱為)3

出家受戒功德(受了具足戒者應稱為)4

出家受戒功德(受了具足戒者應稱為)5

尼姑(Buddhist nun)是中國對比丘尼的俗稱,略不合佛教規儀,是結合中國民俗産生的稱謂。印度以尼(ni)音,代表女性,有尊貴的意思,不限佛教的出家女性所專用。佛教的出家女性,未受具足戒者稱為沙彌尼,受了具足戒者稱為比丘尼,意思是女沙彌及女比丘。 到了中國,以未嫁的處女稱為姑,故将佛教的沙彌尼及比丘尼稱為尼姑,并沒有侮辱的意思,所以在傳燈錄中,佛門大德嘗以師姑稱尼姑;但到明朝陶宗儀的辍耕錄中,以尼姑列為三姑六婆之一,那就有輕賤的意思了。因此,晚近以來,尼衆很不願意人家當面稱她們為尼姑。

佛教稱謂亦稱為"尼"。例:出家為尼,落發為尼同時也是比丘尼的俗稱。女子出家後受過具足戒者。比丘尼為梵文Bhikssuni的音譯,亦譯作比呼尼等。意譯為乞士女、除女或薰女;亦稱沙門尼或簡稱尼。

持具足戒的女子。五衆、七衆之一早出現于南北朝時期。比丘尼為梵文Bhikssuni的音譯,亦譯作比呼尼、苾刍尼、備刍尼等。意譯為乞士女、除女、除馑女或薰女;亦稱沙門尼或簡稱尼、尼僧。現在的尊稱應為:“法師”,表示尊其佛法造詣高深。

昭慧法師曾在中華佛寺協會春節團拜暨議推展“佛教僧伽正名運動”,廣為倡導僧尼的正确稱呼(男衆稱為“比丘”,女衆稱為“比丘尼”或“尼師”),以免媒體動不動就呼“尼姑、女尼”等語帶歧視而令人不悅之稱謂。此一提案業已獲得通過。

強烈建議正名運動,原因有二:

一、名義不符:佛教僧尼正名為“比丘”與“比丘尼”。“比丘”之梵文原義為“乞士”,

“尼”者,梵文陰性字尾。比丘或比丘尼,是指向佛陀乞法以資養慧命,向衆生乞食以長養色身的男性與女性出家修道人。“尼”者,梵文陰性字尾而已,因此“尼”字之後加一“姑”字,兩者都隻表達了女性角色,但卻完全不能呈現佛教女宗教師的意義。

二、語帶歧視:媒體與廣大民衆,對尼衆動辄稱為“尼姑”,則隐藏着歧視特殊族群的意味。從文化脈絡意義而言,由于中國過往的家族中心文化,排斥不奉行婚姻生活的族群,所以往往将僧尼邊緣化。于是,明顯地在使用“尼姑”二字之時,帶着嚴重歧視的心理。

千餘年來,社會強加一個不正确且不友善的名稱給比丘尼,比丘尼竟然毫無反抗餘地,默默地接受了下來。卒至積漸成是,不但“尼姑”出現了,“女尼”出現了,連嚴重藐視尼衆的“姑子”字眼都出現了。此一名稱成了尼衆世世代代揮之不去的噩夢。

我們對任何族群的人,依理都不應予以歧視,特别是在名稱上給予羞辱。它傷害到的絕不僅于少數族群的僧尼,而是任何一種身份、職業、種族而目前處于不利狀态的人們。歧視一旦被正當化,就宛如無所不在的惡魔,每一個人都可能會成為被歧視的受害者。因此,即使為了免于歧視被正當化所帶來的一切不幸,我們都必須尊重尼衆當事人的感受,不應再呼她們為“尼姑”或“女尼”甚至“姑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