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或阿木古朗汗;西藏方面尊稱為“文殊皇帝”。順治帝第三子,生母為孝康章皇後佟佳氏。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執政初期,國内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鳌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平定三藩之亂;消滅在台灣的明鄭政權;挫敗沙俄侵略軍,簽訂《尼布楚條約》,确保清朝政府對黑龍江流域的領土控制;三征噶爾丹,并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争,聯絡蒙古各部。在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标榜仁政,籠絡漢族士人,同時注意休養生息,發展經濟。但是康熙帝晚年倦勤,出現吏治敗壞的現象。另外,衆位皇子因為廢太子事件而争奪皇位,對康熙帝晚年政治産生了不良影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