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七年級下冊語文孫權勸學筆記

七年級下冊語文孫權勸學筆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9:06:41

七年級下冊語文孫權勸學筆記(七年級下冊孫權勸學複習知識點)1

《孫權勸學》

(一)文學常識

《孫權勸學》選自《 》,它是( )(朝代)( )主持編纂的一部( )體( )史,記載了( )的史事。作者( ),字( ),( )(朝代)( )家、( )家。

(二)詞語解釋

1、卿 2、當塗 3、辭 4、務 5、孤

6、治 7、博士 8、邪 9、但 10、涉獵

11、往事 12、及 13、過 14、今者 15、才略

16、非複 17、更 18、目相待 19、大兄 20、見事

(三)課文翻譯

1、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

2、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3、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

4、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别。

(四)課文理解

1、說說孫權為什麼要勸呂蒙學習,又是怎樣說服呂蒙的?

答案:孫權認為學習對執掌軍權的呂蒙來說,尤為重要。孫權勸說呂蒙,首先向呂蒙指出學習的必要性,“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當呂蒙“以軍中多務”相推辭時,孫權指出學習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現身說法,以“卿言多務,孰若孤?”回應了呂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體會強調學習的作用。最終,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2、課文是怎樣表現呂蒙學識進步的?

答案:課文主要是通過魯肅與呂蒙對話和“結友”,側面表現呂蒙學識進步的。魯肅與呂蒙論議,驚歎呂蒙今昔的變化——“卿今者才略,非複吳下阿蒙”。呂蒙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實學識進步很快、很大。魯肅為之折服,與其“結友”。

3、魯肅為什麼與呂蒙“結友”?

答案: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别”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願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志同道合。這最後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餘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4、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麼嗎?結合我們已掌握的寫作知識,談談這樣寫的好處。

答案:省略的内容:呂蒙的學習過程。

好處:這一部分與中心内容無關,可以省略,這樣既節省筆墨,又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5、本文是怎樣以對話表現人物的?

答案: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味。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オ略,非複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歎,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簡直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确實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費歎的巧妙接應。“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晴,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态,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オ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三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治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

七年級下冊語文孫權勸學筆記(七年級下冊孫權勸學複習知識點)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