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中期孟子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孟子被後世尊為“亞聖”。孟子的言論彙編成了《孟子》一書,是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醜等共同編撰的。《孟子》被南宋朱熹列為“四書”(另外三本為《大學》《中庸》《論語》,“四書”“五經”是元、明及以後科舉考試的主要内容。)
《孟子》作為經典著作,其中一些詞句是流傳至今的成語來源,如“飯糗茹草”就是其中之一。
“飯糗”,是吃幹糧的意思;“茹糗”,是吃野菜的意思。“飯糗茹草”表示的是貧賤節儉的生活。
“飯糗茹草”起源于《孟子·盡心上》:“舜之飯糗茹草也,若将終身焉。及其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說的是舜沒有做天子時,吃的是幹糧、野菜,他像打算終身這麼過日子似的。後來他做了天子,穿着細葛布衣服,彈着琴,堯的兩個女兒侍候着,他像本來就享有這種生活似的。
舜沒有因為自己的貧賤或富貴的處境而改變自己的心态。也就是孟子說的“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真正的聖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自己的志向和情操。
在有的地區方言裡,“糗”的意思是把飯煮壞了,例如面條煮久了變成面糊等,引申為“把事情辦砸了”“幹了件蠢事”的意思。如今的“糗”,常用來指糗事,出醜的事、出洋相的事。
“糗”的本意并不是這樣。東漢許慎編著的《說文解字》中解釋為“糗,熬米麥也。”就是把米麥等谷物炒熟。食用糗這種幹糧,可以省去每餐都要生火做飯的費用,是生活儉樸的一種表現。
“糗”是一種比較方便的熟食,在古代軍事中有重要作用。古代行軍打仗,受時間條件限制,有時難以安鍋造飯,必須攜帶糗糧來解決吃飯問題。春秋時期孔子編撰的《尚書》中有:“峙乃糗糧,無敢不逮,汝則有大刑。”意思是儲備好你的糗糧,不得讓有些人吃不上,否則你就要被大刑伺候。可見糗糧在行軍打仗中的重要性。
當然,粗糧可以細作,方便的食物也可以做得講究。如戰國屈原在《九章·惜誦》中寫道:“播江離與滋菊兮,願春日以為糗芳。”江離,是一種香草;詩句大意是播種江離澆灌菊花,到春天的時候做成芳香的幹糧。加入了香料、花卉的“糗”,也許是“糗”中之珍品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