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顧客的要求不斷提高,各汽車制造廠家緻力于提升汽車整體品質,其中對汽車外闆件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外闆件在修邊過程中産生的鐵屑和毛刺問題,一直是各模具制造企業緻力于解決的問題。
以下介紹一種二次廢料切刀結構,該結構能有效減少外闆件修邊時産生的鐵屑和毛刺,更好地保證外闆件的質量。
普通修邊模結構
1
01
普通修邊模整體結構
圖1 汽車外闆件的普通修邊模
1.上模 2.壓料芯 3.下模
汽車外闆件的普通修邊模主要由上模、下模、壓料芯三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下模可用于定位制件;壓料芯的主要功能是在進行沖壓生産時提供足夠的壓料力,保證制件不産生錯位或移動;上模的主要功能是切除制件工藝餘料,把制件廢料排到模具外。
02
常用廢料切刀結構
圖2 廢料切刀結構示意圖
1.壓料芯 2.下模鑲件 3.廢料切刀 4.上模修邊鑲件
常用的廢料切刀結構如圖2所示。這種廢料切刀結構由于剪切廢料時刃口在切斷廢料處存在讓位部位,會形成二次剪切,容易出現鐵屑或毛刺。
二次廢料切刀設計
2
01
二次廢料切刀結構
二次廢料切刀結構如圖3所示。
(a)下模結構
(b)上模結構
圖3 二次廢料切刀結構示意圖
1.廢料切刀 2.下模鑲件 3.導料杆 4.下模二次廢料切刀 5.廢料擋闆 6.上模修邊鑲件 7.上模二次廢料切刀 8.上模廢料擋闆
02
二次廢料切刀設計原則
設計原則
(1)為避免切斷時廢料與制件幹涉,切斷的廢料落在二次廢料切刀上後,與修邊制件的邊緣最小距離為30mm。
(2)考慮二次廢料切斷後廢料的滑落平穩,配置的二次廢料切刀數量一般不少于2把。
(3)為使切刀長度縮短,模具外形尺寸盡量小,應在廢料窄的部位設置二次廢料切刀。
(4)在修邊尺寸精度不易保證的部位不宜采用二次廢料切刀,因為刀具長,調整困難。
03
二次廢料切刀結構
下模二次廢料切刀結構如圖4所示,上模二次廢料切刀結構如圖5所示。
圖4 下模二次廢料切刀結構
圖5 上模二次廢料切刀結構
03
導料杆設計
圖6 導料杆結構示意圖
1.導料杆 2.廢料 3.上模二次廢料切刀 4.擋料闆 5.下模二次切刀
導料杆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設計原則如下:
設計原則
(1)廢料切斷後通過導料杆滑落到下模二次廢料切刀上,導料杆高度要高于下模二次廢料切刀。
(2)導料杆末端位置要盡量靠近下模二次廢料切刀前端,最好有一定的接觸量(5mm即可)。
(3)導料杆可安裝在下模座上,也可安裝在修邊凸模上。
(4)導料杆和上模二次廢料切刀要有最小10mm的間隙。
04
二次廢料切刀應用範圍及注意事項
應用範圍
二次廢料切刀結構主要應用于汽車外闆件,如頂蓋外闆、發動機罩外闆、前後門外闆、後背門外闆等。對于幾何形狀相對平坦的淺拉深件,可優先選擇二次廢料切刀結構。
注意事項
二次廢料切刀使用時應避免制件起伏較大,尤其是在側修邊時盡量少用二次廢料切刀結構。當廢料下滑時要保證其滑落順暢且定位可靠,為避免滑落後的廢料定位不準,二次廢料切刀尺寸要比廢料尺寸大20~30mm。
二次廢料切刀工作過程
3
上、下模修邊鑲件配合完成制件修邊,模具打開後,需要進行二次廢料切斷的廢料通過導料杆滑落到下模二次廢料切刀上,廢料擋闆将廢料擋在下模二次廢料切刀處。
模具繼續工作,上、下模二次廢料切刀将廢料切斷,廢料掉落到廢料滑槽後滑出模具。同時上、下模修邊鑲件再次進行修邊,切斷廢料。
模具再次打開,上、下模修邊鑲件切斷的廢料再次通過導料杆滑落到下模二次廢料切刀處,随着機床滑塊循環動作,反複進行廢料切斷、滑落。
▍原文作者:王莉紅1,李傲宏2
▍作者單位:1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2河北省汽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