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我的鄉土散文全集

我的鄉土散文全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23:30:58

文:江浙一兵

圖:來自網絡

我的鄉土散文全集(鄉土散文一封家書)1

"家書抵萬金"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曾經何時一封家書能讓人企盼牽挂無數個不眠之夜,從一封家書的寄出到回信,是一個漫長的等待且浩大的工程。

兒時家書寄出最多且頻繁的地方,是遠在數百公裡之外的大上海,因為在那裡有父親的兩個親妹妹,也就是我們的姑媽,她們生活在大都市,條件比起我們農村來要好很多。

父親與姊妹之間的感情很深,常常得到他們的關心和幫助。二大爺和父親是孿生兄弟,長的一模一樣,唯一能區分的就是胖瘦之分。上海的兩個姑媽最牽挂的也是父親,知道生活在寶應鄉下的父親子女多,家庭負擔重,經濟比較困難。

父母親都不識字,加之我們年紀尚小,寫家書并是一件讓父親頭疼的事。于是,每次寫信父親隻好請求虎生哥的幹爸錦珠二爺幫忙,盡管二爺文化程度也十分有限,一封信也會有錯别字,但二爺畢竟寫過信,知道寫家書的基本格式,且我們兩家關系很近。

我的鄉土散文全集(鄉土散文一封家書)2

每次寫信時,都是父親把錦珠二爺請上門來,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父親拿出早已準備好的信封信紙,由他自己一字一句口述,二爺按其大意寫下來,最後總要寫上此緻、敬禮,落下父親的大名和寫信日期,然後二爺把寫好的信從頭到尾念上一遍,遇到寫不來的字隻好用别字代替。一封信往往有多處添加塗改的地方。

父親接過二爺寫好的信,每次折疊好總要小小奕奕地裝進牛皮紙的信封裡,用飯米粒封好口,再口述上海老姑媽家的地址和郵政編碼。二爺寫信封地址時特别認真,如同小學生抄寫生字,一筆一畫寫上"上海市閘北區蒙古路236弄72号胡光明收",胡光明是我老姑父的名子,然後工工整整地寫上郵政編碼和寄信人地址姓名,檢查一遍确認無誤後把信交給父親。

為了投遞一封信,父親要步行三四公裡路走到小鎮上,找到鎮上唯一的一處郵電所,在高高的櫃台前,身材不高的父親使勁地踮起腳,隻見修天光的額頭沁出了些許汗珠,捏着信從上衣口袋裡掏出一張一毛錢的紙币,向郵遞員買一張8分錢的郵票,用面糊精把一張小小的郵票塗滿,然後細心地貼在信封的右上角,用掌心不停地按壓,生怕郵票貼不實掉下來。父親把貼好郵票的信當面交給郵遞員,并小聲地詢問"幾天能到?"郵遞員大聲地回道:"大約一星期吧!"隻見郵遞員麻利地加蓋郵戳,把信随手扔進郵筒裡。

一封信寄出後,父親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仿佛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然後就是漫長的等待,一天、三天、五天……每次父親見到送信的師傅,都會問上一句"有沒有我家上海的來信?""還沒有呢!"等待還是等待,在等待一段時間後,總能收到上海的回信,這是父親最幸福的時刻。

記得有一年父親病了需要住院,家中實在拿不出多餘的錢來,父親隻好硬撐着在家裡吃些村醫開的藥片。此時,錦珠二爺不在家,父親隻好叮囑虎生哥,讓其找人代寫一封信,告知上海那邊說他病了,懇請上海那邊寄些錢來以解燃眉之急。虎生哥因寫不來信,于是找了村裡的一位文化人代寫,信很快就寄出去了。

我的鄉土散文全集(鄉土散文一封家書)3

在接下來的時光裡,父親每天都在等待念叨,每次看到送信的都要問上一遍,有沒有上海的來信?每次都是歡喜而來,掃興而歸。在耐心等待半個多月之後,終于有一天郵遞員送信來了,父親喜出往外,急切地問到:"信在哪裡?"當郵遞員把信交給父親時,父親失望了,原來是一封退回的信,上寫有"地址錯誤退回"的字樣。此時的父親如同洩了氣的皮球,怎麼也想不通信會退回。父親讓虎生哥把上海的地址認真核對一遍才發現,原來把"236弄"寫成了"326弄",不知是虎生哥報錯了,還是代寫人粗心,不得而知,無奈之下父親隻好請人給上海發了一封特急電報。

電報發出後,沒過兩天老姑媽老姑父和三姑媽三姑父急匆匆地從上海趕回了寶應老家,見父親病得厲害,立馬送父親到鎮上衛生院治病,治病的錢都是姑媽他們出的。在母親的精心照料下,父親很快就康複出院了。上海姑媽他們臨走時,還不忘給父親一些錢,讓其買些營養品吃。父親與二大爺與兩個姑媽的感情那是真正的兄妹情,是真心的幫助和關愛。

歌手李春波的《一封家書》曾唱哭了無數人,歌詞中寫到:"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嗎?現在工作很忙吧,身體好嗎?我現在廣州挺好的,爸爸媽媽不要太牽挂,雖然我很少寫信,其實我很想家……"家書的作用不言而喻,戰時将士們收到的家書可抵萬金,是對前方将士最大的鼓舞和撫慰。

我的鄉土散文全集(鄉土散文一封家書)4

家書是親人交流的最好載體,也是親情的真實流露。如今多少年過去了,我仍完整地保存着上海姑媽和母親、親友寫給我的家書,這些家書成了我最寶貴的精神财富,家書中有母親的關愛和牽挂,家書中有上海姑媽姑父的祝福和期望,家書中有親友的鼓勵和祝願。父母親和上海的兩個姑媽姑父雖然離我們遠去了,他們卻讓我知道了親情的彌足珍貴、感恩之心的不可或缺。随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也很少鮮見有人再提筆親手寫家書,但家書仍然是任何形式和語言無法企及的,傳統的家書永遠是我們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家園。

作/者/簡/介

江浙一兵,出生于江蘇揚州的寶應人,現定居于浙江湖州。平時喜歡讀書寫作,父女仨合著40萬字作品《靜待花開》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公開發表散文随筆、評論雜文等數百篇。寫作純屬個人愛好,我心我書,記錄生活、感悟生活是為了珍藏一份美好的回憶。我寫作我快樂。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