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印度國家為什麼地位這麼高

印度國家為什麼地位這麼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4 00:14:06

印度國家為什麼地位這麼高(從國家結構的角度扒一扒)1

我們這個南亞最大的鄰居,是個迷一樣的國家!

在地緣政治上,印度是南亞體量最大的國家,東西兩面臨海,控扼海上交通,陸地鄰國均不對其構成威脅。

在人口結構上,位居世界第二的印度,年輕人的比例超過50%,堪稱行走的人口紅包。

在可耕地面積上,印度坐擁150萬平方公裡,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在國内生産總值(GDP)上,印度位居第五,僅次于美中日德。

在GDP結構組成上,印度三大産業分别占比18:24:50,開始有了發達國家的模樣(美國81%、日本68.1%、韓國55.1%、法國72.4%)。

那被戲稱為三哥的國家,真有機會成為“三哥”嗎?

在我看來,這概率小到幾乎為零!

網上關于印度未來的探讨從未停過,小夥伴們從種姓制度、社會結構、宗教氛圍、工業基礎,一直讨論到人太懶。

但似乎從未有人考慮過,印度國家結構對經濟的影響

這個号稱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其民主政體對經濟發展是有利,還是有害呢?

印度國家為什麼地位這麼高(從國家結構的角度扒一扒)2

在地球上建立一個新國家,隻有兩條道路:暴力運動(革命)和談判

目前世界上接近200個國家中,有超過一半誕生于二戰之後,其中人口規模最大的就是中國和印度,而這兩個國家恰恰走了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

中國是以戰争對決的方式,以血肉和焦土為代價,通過暴力運動建國,而印度則是通過非暴力的談判方式建國。

從表面上看,中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印度似乎是種低成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但問題通常不是表象這麼簡單。

通過談判方式獨立的國家, 基本都是當年西方列強的殖民地,宗主國之所以突然同意殖民地獨立,肯定不是聖母心泛濫。而是二戰期導緻各列強的國力巨量消耗,不再有能力嚴密控制殖民地,被迫順水推舟,換了一個管控的玩法。

你沒看錯,殖民地的獨立,不過是宗主國換了個玩法。

不再用派駐總督、軍隊的方式硬管理,而是用一種更隐蔽、更柔性的方式管控——政治和經濟結構

既然談判,不外乎籌碼、訴求和妥協。

殖民地領袖的籌碼是“哥們身後有一大幫兄弟”、訴求是“兄弟們想換個玩法”

這些東西,宗主國大哥早就心知肚明,殖民地這邊根本不存在底牌。

但宗主國的底牌,殖民地并不了解,所以這種談判本質必然是強勢方忽悠弱勢方。

于是,大哥開始發言了,“兄弟呀,你想獨立?這事兒我看也中,前些年大哥對你不夠好,等你獨立了還跟大哥混,大哥罩着你哈!

不過呢,既然你要獨立了,大哥在道上混了這些年,有些經驗跟你傳授一下,免費贈送的,甭擔心!

大哥這兒,有個叫民主議會制的寶貝,可好用了!

這些年,哥一直在用,你看哥用的白發轉黑、落齒重生。你也用吧,保你身體倍棒吃嘛嘛香!

建國好貴的,需要很多錢,兄弟沒錢吧,哥再送你一條金光大道!

你這地方,适合種地(養牛、種橡膠、挖礦),當年你幹這些,哥就給了點人工費,現在想起來,确實差點意思。

以後你自己幹,東西都賣給哥,哥給你個好價錢。這下你不光能賺人工費,還能獲得附加利潤,不就有錢了嗎?

等你攢夠了錢,哥再給你幾個高科技的玩意,慢慢你就發展起來了,早晚能跟哥一樣富。

當年哥也是養羊,薅羊毛起家,都是這麼一步一步走過來滴!”

殖民地領袖一聽,有道理哈!

就這樣,一個國家的政治體系、經濟體系就确定了。

這鬼東西,後來被知識界總結升華了,起了個高大上的名字叫“發展主義”

印度國家為什麼地位這麼高(從國家結構的角度扒一扒)3

發展主義的邏輯基礎相當穩固,而且确實可以形成閉環,忽悠了很多人。

挖礦、爆兵、點亮科技樹、獲取更多資源,一切似乎都順理成章。但問題是這是遊戲模式,不是上世紀的現實世界。

現代國家的疆域都是鎖死的,或者說現代國家背後都有大哥撐着,你準備對外擴張去打誰?

對外擴張獲取零成本的血汗資源,是現在資本主義國家發展起來的基礎環節。

缺失了這個重要環節,你憑什麼不斷獲取資源發展起來?

印度就是在鎖死閉環中運行的典型案例!

英國大哥首先給印度移植了一個結構複雜、效率低下、高成本的決策機制(民主系統),又給了一個出口資源、低附加值的經濟基礎。

更别說大哥走的時候,通常會順手插幾個釘子,限制一下。

讓你時不常的打幾場戰争,放放血,好花大價錢買大哥家的軍火。

單說高成本上層建築與低附加值經濟基礎的對接,就足夠印度人麻煩的了。

印度國家為什麼地位這麼高(從國家結構的角度扒一扒)4

我承認民主人權是個好東西,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社會公平正義。

但需要注意,廣泛意義上的民主制度出現在什麼時候。

美國經濟騰飛時,華工、黑人享受了多大的平等權?

西方工業爆發時,還别說黑人,就是底層白人又有多少人權?

韓國漢江奇迹時,還是軍政府統治,日本經濟起飛時,是軍事托管政府。

國家的工業體系是個吞金怪獸,需要一個強硬政府的支持。

換句話說,工業體系的發展是以剝奪一部分人的獲取權,來進行飼養的。

印度早早就被移植了一套外來的民主體制,怎麼可能用剝奪獲取權,來降低發展成本?

沒有低成本的原始積累,又何談高附加值的工業體系?!

所以,印度在點不亮工業科技樹的前提下,被迫選擇了電子服務産業,寄希望于通過服務外包來帶動經濟發展。

但問題是電子外包服務影響的範圍太小,雖然讓上千萬人成功邁入中産,但印度人口的單位是億。

于是,印度形成了極其分裂的社會結構,大城市裡的中産人群享受着不遜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活與服務,而大多數人還生活在封建時代。

印度國家為什麼地位這麼高(從國家結構的角度扒一扒)5

班加羅爾

同時,由于立國時沒經過痛入骨髓的改造,印度政府對地方的控制能力之弱,令人瞠目。

我們當然不是說革命就好,革命是成本最高的改變方式,但革命的優點是砸碎一切規則,用最廉價的方式集中資源。

為什麼革命建國的領袖,通常都毀譽參半,原因就在于他們用一種人間蒸發的方式,從一個階層手裡奪取了資源,并重新分配。

這種血與火的快速集中方式,可以讓國家獲得更大的發展動能。

印度建國的領袖們,顯然沒能力完成這種痛苦的改變,于是現在任何一種嘗試,都需要進行複雜的政治博弈,最終常常是不了了之。

莫迪是印度曆史上少見的強硬政客,但2014年當他準備對《勞動合同法》進行修正時,誘發了2億人的遊行浪潮。

這部頒布于1970年的法律規定,印度企業雇工超過100人時,在未經政府許可的情況下,企業不得解雇工人,不得調整工人崗位,不得改變工人工作環境,甚至不得對工作設施進行技術升級。

橫亘莫迪發展工業之路上的三座大山,分别是土地、勞工、稅收,而這三項最終都指向了民主體制。

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的悖論,是印度發展的核心問題!

印度國家為什麼地位這麼高(從國家結構的角度扒一扒)6

平民區與富人區

缺失了大規模工業的帶動能力,數以億計的民衆從哪裡獲得提升的通道?

靠給地主種地?靠小作坊打工?還是靠服務業外包?

底層民衆不能獲得提升,社會階層的撕裂隻會越來越大,也就是印度民衆比較佛性,換别的國家估計早就崩盤了。

形不成龐大的中産,就形不成消費升級,印度民族工業産品升級的需求又從何而來?

都賣給外國?對不起,占着這部分市場的國家叫中國!


詳解曆史細節,厘清來龍去脈,視角不同的中國曆史!歡迎關注“白發布衣的藏地讀行!”

印度國家為什麼地位這麼高(從國家結構的角度扒一扒)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