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林汝為正着手将老舍的名著《四世同堂》拍成電視劇,為了找能唱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後生》的人傷透了腦筋。
30多人的西洋大樂隊聽說林汝為找到了絕佳的演唱人,個個都在錄制當天伸長了脖子等着看。
能唱這麼恢弘的歌,指不定是哪個漂亮歌星?
誰知他們等了半天等來了一個拄着拐杖的白發老太太,長得又弱又小。
衆人的眼神都變得古怪起來。
他們心說:“完了,這個小老太太能唱出什麼來?”
一群人伴奏的時候有些不情願,覺得耽誤了自己的時間。
哪知一曲結束,衆人都被老太太敞亮的嗓子和十足的氣力給震住了,一群人手空的鼓掌,手裡有樂器的就敲樂器,錄音室裡好不熱鬧。
這場景吓壞了一旁的駱玉笙,她連忙找來導演問:“什麼領導人來了?”
林汝為哈哈一笑:“沒人來,這掌啊,是給您駱老鼓的。”
此劇一經播出,這首《重整河山待後生》直接紅遍了海内外,也讓如今的年輕人知道了名動天下的“金嗓鼓王”駱玉笙。
生于舊社會的她自幼被賣掉,卻憑借一副金嗓子走紅,又被青幫頭子強占生子,經曆了舞台最黑暗的十年。
等她終于熬過了亂世,又遭遇喪夫喪子之痛,“金嗓鼓王”駱玉笙這一生,着實悲慘又精彩……
1914年的駱玉笙還是襁褓嬰兒,才六個月的她被賣給了江湖藝人駱彩武,還不會說話就得在台上配合着變戲法賺錢。
在人來人往的“大世界”裡,駱玉笙展現出了極高的唱戲天賦,都不用人去教她,隻是抱着她往桌上一放,聽了幾天就能開始唱。
那時候的駱玉笙才4歲,但因為她沒有童音,一唱就是大人的聲音,還得了個“小怪物”的外号。
大世界的海報上還專門放了她的消息:今日小怪物登台演出。
每次演出結束後都有客人給她賞錢,從銅闆、銀子、洋錢應有盡有,但因為太小了她拿了幾個銅闆就去買糖吃。
結果回家後被養母好一頓打,一直質問她,“為什麼不拿洋錢”,駱玉笙被吓得瑟瑟發抖。
5歲那年,養母讓駱玉笙去鍋爐房給自己打洗腳水,結果水缸太高了,駱玉笙隻好搬來凳子往裡彎腰。
誰知兩腳騰空,整個人都紮進了水缸裡,幸好中途有人路過把她撈了出來。
回到家後,養母見駱玉笙把身上的棉花襖子弄濕了,氣得直接抽着雞毛撣子往她身上招呼。
這頓打讓本就驚魂未定的駱玉笙更加難受,直接大病三個月,最後還是被養父帶回來的一個土方子給治好的。
每次駱玉笙見到孫女和孩子抱在一起時,她總會露出悲傷的表情,想起她那難熬的童年。
“我就是唱着長大的。”
那時的駱玉笙不是在挨打,就是在為衣食奔波。
跟着養父去在漢口唱戲的時候,駱玉笙才7歲,但她扮上裝,開着嗓,一點都不像個孩子,她一出《空城計》讓孟小冬都連連叫絕。
起初駱玉笙在台上是清唱二黃,扮的是老生,一直到十來歲的時候聽了一回劉寶全的京韻大鼓,這才有了轉行的心思。
期間她還得了京韻大鼓少白派創始人白鳳鳴的點撥。
再加上駱玉笙知道個子矮是自己先天的缺點,台上很難找到和自己搭配的青衣,況且這種賣藝人收入是要茶館裡的客人點戲,然後他們拿提成。
偏偏駱玉笙既不善于應酬,也不願意陪着說笑,點她的人總是特别少。
沒有錢她就置辦不起行頭,所以轉去京韻大鼓也成了她的一條出路。
一直到1931年,養父駱彩武去世,駱玉笙為了紀念養父給自己取了個“小彩舞”的藝名正式改行京韻大鼓。
自己摸索了三年後,駱玉笙遇到了劉寶全的弦師“三弦聖手”韓永祿,她朝對方行了拜師禮,成了關門弟子。
當時有個說法:北京學藝、天津唱紅、上海賺錢。
但當時的天津正是劉寶全的天下,韓永祿思慮之後讓駱玉笙在1936年的夏天,趁着劉寶全去南京演出的空檔殺入天津。
在中原公司試演了三天,“小彩舞”的名字直接響了。
等劉寶全回來的時候,駱玉笙已經被請進了小梨園,當時他一落地四處都能見着“小彩舞”的名字,着實有些不滿。
“我倒想聽聽她唱多好。”
劉寶全用扇子擋着臉,去了小梨園,台下悄聲議論着“劉老頭來了”,當時正在台上唱“俞伯牙摔琴”的駱玉笙卻渾然不知。
下了台後她有些不安地去問韓永祿怎麼辦,對方隻是笑笑:“他就是不服你。”
後來有一回劉寶全正在扮裝,聽人家說小彩舞來聽他戲了,當天的劉寶全故意唱了很多技巧很高的嘎調。
當時的駱玉笙還不知道這是劉寶全在整她,回去就跟着練,還好被韓永祿及時發現給改了過來。
不到兩年的時間,駱玉笙就以字正腔圓、聲音甜美、委婉抒情為特色,創下了屬于自己的風格。
這段時間的駱玉笙名氣大得不得了,各個雜耍園子都争着搶她。
最多的一天她連趕了三家園子,連唱了七段,嗓子卻越唱越亮,底氣也越來越足,也因此得了個“金嗓歌王”的美譽。
就連劉寶全也忍不出開口:“小彩舞将成為我身後的第二位鼓王。”
從此兩人一個在小梨園,一個在大觀園,倒也相安無事。
駱玉笙的名氣雖然起來了,但她畢竟生活在舊社會中,賣藝人的地位着實低下。
平時在戲園子裡,遇見那些地痞流氓,他們收不到錢,遇到官服的人更加收不到錢。
駱玉笙曾經被某個局長請去給韓國人過生日唱戲,那天的她去晚了點。
對方直接指着她罵:“拿什麼臭架子?你背後靠着誰?誰給你撐腰啊?”
這時駱玉笙才聽出來,這是在拿她指桑罵槐,可在座的沒一個是她惹得起了,隻好尴尬地站在那裡。
最後她被打發到了院子裡,在隆冬的天,穿着單薄的衣服,含着淚唱完了當天的曲。
賣藝人受了委屈,隻能往肚子裡咽。
宋鳳儀曾回憶駱玉笙:“那個時期的曲藝演員是很艱難的,要陪吃陪喝陪酒,但是駱玉笙就是到了大帥府也拒不陪酒。”
認認真真台上演出,清清白白台下做人。
可命運向來愛捉弄人。
天津遭遇大難,無數的魑魅魍魉鑽了出來,同行間相互打壓排擠,生活上要被流氓、混混敲詐,賺了再多的錢也落了别人的腰包。
其中青幫頭子袁文會的勢力最不容小觑。
成天打打殺殺的他靠武力借走了小梨園兩個月,這期間強行霸占了“小彩舞”,還使其懷了孩子。
遭遇不幸的駱玉笙為了生活,也為了無辜稚子。
她先是去上海演出,哪知時局動蕩不但沒有賺到錢,還賠光了自己多年的積蓄,接着她又去南京找活,可當時蔣氏王朝搖搖欲墜,依舊是以失敗告終。
倉皇回到天津的駱玉笙已經沒了名角的光環,隻能臨時找了一位樂師到小茶樓搭着别人的班勉強度日。
憑借自身堅毅的性格,駱玉笙一直挺到了大解放。
那時候的她正好在上海的朋友家裡吃飯,一群人打了一夜的麻将,駱玉笙一覺睡到了下午四點。
經理興沖沖地跑來喊她:“小老闆,上海解放了。”
迷迷糊糊地駱玉笙像是在夢裡,忙問對方在說什麼。
“你到南京路看看去吧,都在那扭秧歌呢。”
解放後的駱玉笙參加了天津曲藝團,不再用藝名“小彩舞”而是改回了本名駱玉笙。
她新編的革命曲目《黃繼光》、《光榮的航行》等曲目至今仍是經典之曲,傳世之作。
她也從舊時代的賣藝人,成了受人尊敬的人民演員。
駱玉笙的事業在這時達到了黃金時期,她的愛情也悄然來臨。
1954年,駱玉笙與當時的天津市曲藝工作團團長趙魁英喜結連理,兩人因事業上的相互傾慕走在了一起,婚後的他們形影不離。
趙魁英不但極力支持駱玉笙的事業,還為了全力照顧好駱玉笙的兒子駱嘉平,他決心此生不再要孩子。
但駱玉笙的坎坷人生還沒結束,她又遭遇了被奪走舞台生活的年代,整整十年,她都在嚴寒中苦熬着。
她的鼓被抄走了,上面不許她再唱歌,讓駱玉笙去送報紙,打掃廁所。
還讓她每天6點不到就去曲藝團挨個門地叫學員們起來喊嗓子。
可那些孩子嫌嗓子疼不肯喊,駱玉笙就一個人喊,他們覺得辛苦不想練,駱玉笙就一個人練。
等熬過這黑暗的歲月,闊别舞台十年的駱玉笙再次站上去時,她已是花甲之年的老太,但她的藝術之路卻沒有停下。
駱玉笙喜歡學習衆人的特點,她見誰的特點好,就把誰的東西往京韻大鼓裡面放。
“文藝界是我的老師,我什麼都學,學了就放到我的段子裡去。”
時間很快就到了1984年,林汝為正為了不知道找誰給《四世同堂》唱主題曲而煩心不已。
他當時就想過駱玉笙,可一想到她的年齡怎麼大了,嗓子怕是難以擔當重任,可去了一回現場後林汝為驚呆了。
“一定要請駱老來唱這歌。”
接到邀請的駱玉笙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我不是唱歌的,五線譜都不認識,怎麼能叫我唱這個?”
知名作曲家雷振邦為了說服她,連夜寫出千字信,讓自己的女兒雷蕾親自帶過去,以請求她的應允,
駱玉笙被這樣的誠意感動了,當時已經七十多歲的駱玉笙把譜子遞給雷蕾。
“我不識譜,你唱,我學。”
雷蕾隻唱了一遍,老太太就已經學會了,這樣的年齡還有這樣的學習能力着實叫人驚訝。
駱玉笙去北京錄音的時候提出要看樣片,看完片子後的她非常激動,當場就試唱了起來,唱到第三句的時候趙寶剛就哭着跑開了。
後來他們要跟西洋樂隊一起合音,駱玉笙拄着拐杖進去的時候明顯能感覺到衆人的輕視與瞧不起。
還有人小聲嘀咕:“怎麼?導演瘋了?”
可她絲毫不在意,雖然她看不懂西洋樂的指揮,可她有自己的琴師給自己示意,整遍錄音從頭到尾一氣呵成。
一曲完畢,身邊響起熱烈的掌聲,駱玉笙當時還以為領導人來了呢。
林汝為鼓着掌告訴她:“這是給您鼓掌呢。”
1989年,駱玉笙的《劍閣聞鈴》,五十年始終不衰,與梅蘭芳、侯寶林、馬連良等人共同獲得了第一屆中國金唱片獎。
從22歲在天津爆火後,駱玉笙的名字就響徹了全國。
馬三立、侯寶林、張壽臣、趙佩茹等知名相聲藝人都曾為駱玉笙開場。
晚年的駱玉笙經曆了動蕩的生存,也得到了輝煌的名聲,可她卻過得并不幸福。
1980年,駱玉笙失去了摯愛趙魁英。
因突發腦溢血,趙魁英遺憾離世,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心中最不放心的還是駱玉笙。
“你們替我照顧好駱玉笙,這是我唯一放心不下的。”
面對老伴的突發離世,駱玉笙悲傷不已,不少人都勸她再婚,但都被她拒絕了。
“我這一輩子有一個趙魁英就知足了!”
之後駱玉笙的生活,一直都交于兒子駱嘉平照顧。
駱玉笙愛兒子,對他的管教也嚴格,每次去見她,駱嘉平都要恭恭敬敬地說聲,“娘,我來了”,走的時候時候也得說聲,“娘,我走了”。
可是1992年的一天,駱嘉平走了之後再也沒能說上一句“娘,我來了”,他因為突發性緊急心梗離開了人世。
駱玉笙感覺自己的天塌了,人也變得有些恍惚起來。
年近80的駱玉笙白發人送黑發人,她的臉上沒有痛苦,隻有無盡的沉默,最常做的事就是默默地看着兒子的照片發呆。
她每次坐火車去北京演出、開會、講學時,都會經過北站,路過北倉殡儀館附近的時候總是默默無語地坐着。
駱玉笙感覺自己又一次靠近了自己最親的人,她隻能以這種特有的方式懷念親人。
無論是情感還是生活,孫女駱巍巍都成了她的依賴。
平時來了客人别人說的話都要經過孫女的翻譯她才能聽懂,要是忘了什麼事情,也得靠着孫女的提醒才能想起來。
1998年的時候,駱玉笙回到她最初登台的上海“大世界”。
她有些激動地說着:“我要教學,我還能唱,我要為人民服務。”
幾年後,天津檔案館想要征集她的個人檔案,她說:“隻要是有利于京韻大鼓發揚光大的事我都樂意做。”
她在生命的最後階段,依舊在不停地推動京韻大鼓地發展,她最大的擔憂是我國曲藝事業正在走下坡路,她唯一的心願是“後繼有人”。
駱玉笙在生命中最後的一次采訪中,她緊緊地握着記者的手,用顫抖的聲音發出請求。
“一定要後繼有人呐,我拜托你們啦!”
2002年5月5日,“鼓王”駱玉笙因呼吸系統衰竭在天津辭世。
結尾:
時代的塵埃落到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難以翻越的大山。
駱玉笙挺過舊社會,來到新世界,為世人留下京韻大鼓這樣的經典。
無論是被壓迫還是年近花甲,她都從未停下過尋找藝術的腳步。
“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
駱玉笙是靠着單槍匹馬走過時代的藝術家,是真正值得我們尊重的“先生”。
-END-
【文 | 荞麥茶茶 】
【責編 | 王小炸 】
關注@柴叔帶你看電影,更多精彩不迷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