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歐陽修,在理論上闡明了文與道的關系.他重視文學的社會職能,強調道對文的決定性作用.他認為道是内容,猶如金玉,而文則是形式,猶如金玉發出的光輝,它是賴金玉而存在的.并進一步把儒家之道,與現實生活中的事聯系起來,使道的内涵更為廣闊,更為實際.他在中道的同時,也重視文的意義和價值,提出詩窮而後工的論點,倡導簡樸平易的文風.他吸取韓愈文從字順的主張,而抛棄了韓愈唯陳言之務去的偏頗,避免了尚奇趨險的形式主義傾向.這些進步的觀點和主張,為北宋詩文革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蘇轼,在思想内容方面提出述意說,強調文必立意.意即思想内容,大至軍國大事,小至個人生活,都包括其中,使文學真正成為反映現實生活的工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