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任何一個國家的王都有一個“社稷”,從夏朝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朝時的社稷壇。
夏禹建國後,建立的社稷叫做社,社就是土地神。
相傳發明社的人是共工的兒子句龍。共工是世代的“水正”,治水的氏族。當洪水泛濫時期,人們都逃到高地居住。每一土丘住25家,稱為一社,所以社最初為居民點,是聚落。後來句龍死後,人們尊他為社神,給他蓋了一個房屋,供奉他的神位,稱為後土。後土就是土地神,這就是後世土地神、土地廟的始祖。
夏禹建國,占有四方土地,夏王是居土地之中央。五方土地皆為夏王所有。因此立社以祭土地神。稷為五谷神,相傳烈山氏的兒子柱做過稷正(掌播種五谷的官),後來被尊為農神。明孫承宗《答袁節寰(袁可立)開府》:"而世人省事者少從,有延挨日月,令當事者受其極重不返之勢,奈何惟翁力圖,所以為社稷遠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