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古埃及的聖體字、巴比倫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瑪雅文字等相繼成為曆史的陳迹,輝煌文明而今隻剩下殘垣斷壁與沉默的雕塑、壁畫和泥版,唯漢字獨存。
究其原因,恐怕可以列舉出許多,就其文字本身來說,還在于漢字由“文”到“字”演變,包容、開放,與時俱進,也就是“六書”造字法的運用。許慎說:“倉颉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說文叙》中許慎所說的“文”就是對事物的形象或意象的摹畫,最先造出的、結構渾--不可拆析的象形字、指事字。而“字”,就是用象形字、指事字拼合起來的會意字等。利用文的不斷排列組合,就可以不斷産生新的字。社會在發展,字也不斷衍生。
文字 是對獨體字與合體字的統稱。由于字比文多,後人簡稱文字時用“字”代“文字”,寫字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六書”造出的文字,是中國人用數千年的聰明才智創造出來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獨一無二的。它承載了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至今仍舊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這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六書”的運用,特别是“形聲字”的運用,跟上時代的腳步,讓漢字造字生機無限,不至于枯竭。
何為“六書”?是許慎剖析漢字字形的特點,找到漢字的造字用字規律,總結出六個法則是并給“六書”下定義。
許慎《說文解字∙叙》:"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随體诘诎,日月是也;二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三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四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五曰轉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讬事,令長是也。"
周朝的制度,兒童八歲入小學,保氏先用“六書”來教育王室的子弟。第一種叫做指事。所謂指事,就是一見就可以認識,細緻觀察就可以了解它的意義,==(上下)二字就是這樣。第二種叫做象形。所謂象形,就是畫成那個東西,随着它的形體而曲折,日、月二字就是這樣。第三種叫做形聲。所謂形聲,就是根據事物造字,再取一個近似的聲符配合而成,江、河二字就是這樣。第四種叫做會意。所謂會意,就是組合兩個以上的字,表示一個新的意義,武、信二字就是這樣。第五種叫做轉注。所謂轉注,就是說造這種文字要統一部首,用一個同義的字展轉注釋,老考的關系就是這樣。第六種叫做假借。所謂假借就是本來沒有這個字,借用一個同音字來表示這個概念,令、長二字就是這樣。
幾千年來,漢字以其頑強的生命力,一直支撐着中華文化的發展,在于由象形、指事、會意變化,在于形聲的與時俱進,在于假借轉注靈活運用。漢字自古至今-直頑強地堅持自己獨特的表意性,形體内蘊含着豐富的古代文化信息。一個個方塊字符,就是中華文化的活化石,看着、讀着、寫着一個個漢字,似乎聽到自古代社會的聲音,看到一個個活生生的古代社會的畫面,觸摸到中華文化發展演化的曆史軌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