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愚公移山故事原文

愚公移山故事原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04:04:04

愚公移山故事原文(愚公移山)1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裡,高萬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rǔ)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céng)不能損魁(kuí)父(fǔ,輕聲)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hè dān)者三夫,叩(kòu)石墾壤,箕畚(jī běn)運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遺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qū,彎彎曲曲的意思,而qǔ隻用于歌曲)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sǒu)亡(wú)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誇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cuò)朔東,一厝雍(yong)南。自此,冀(jì)之南,漢之陰,無隴(lǒng)斷焉。[1]

譯文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裡,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的南邊,黃河的北邊。北山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紀将近九十歲,面對着山居住。(他)苦于山的北面交通堵塞,出來進去(都要)繞路,就聚集全家來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全力鏟除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可以嗎?”(大家)紛紛表示贊成。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借您的力量,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鏟平,又能把太行、王屋這兩座山怎麼樣呢?況且把土石放到哪裡去呢?”衆人紛紛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去,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領子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掘土,用箕畚裝了(土石)運到渤海的邊上,鄰居姓京城的寡婦有個孤兒,才七八歲,也跳跳蹦蹦前去幫助他們。冬夏換季,(他們)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知道這件事後)嘲笑并阻止愚公,說:“你太不聰明了!就憑你殘餘的年歲和剩下的力量,甚至不能毀掉山上的一棵草木,又能把山上的泥土、石頭怎麼樣呢?”北山愚公長歎說:“你思想頑固,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還不如寡婦、孤兒。即使我死了,我還有兒子在;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沒有窮盡,然而山卻不會增加高度,何必擔憂挖不平?”河曲智叟沒有話來回答。

手裡拿着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不停地幹下去,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天帝被他的誠心所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負着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東,一座放在雍南。從此,冀州的南部,(到)漢水南岸,沒有高山阻隔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