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年來,在多個場合引用清代傑出文學藝術家鄭闆橋的經典詩句。鄭闆橋的詩作體現了怎樣的精神風骨?其為官為人的事迹又對當下有着何種啟示意義?半月談記者近日就此專訪了全國青聯常委、北京城市學院教授榮宏君。
半月談記者:作為揚州八怪的代表性人物,鄭闆橋曆來備受關注,許多人稱其不光“書畫奇”,而且“思想奇,文章奇”。2012年,在河北省阜平縣革命老區考察扶貧工作時,引用了鄭闆橋的詩:“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首詩是在什麼情境下創作的,體現了怎樣的情懷?在此引用有何深意?
榮宏君:乾隆十一年,鄭闆橋調往山東濰縣任知縣,當時正趕上濰縣鬧災荒,鄭闆橋一到任就投身到抗災之中。一天,他忙完政務回到縣衙休息,突然窗外起風,把翠竹吹得沙沙作響。鄭闆橋想到濰縣百姓缺衣少食,在他聽來,這竹葉作響聲就好像百姓在饑寒交迫中的哀号。于是,他起來畫了一幅風竹圖,并題下這首詩。鄭闆橋對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他心中始終想着百姓,把百姓的冷暖記挂在心。引用這首詩,用“一枝一葉總關情”提醒黨員幹部時刻想着人民,群衆利益無小事,黨員幹部要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半月談記者:還很喜歡鄭闆橋的另一首《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他曾在《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引用這首詩表達當年下鄉插隊的感受;也在2017年接見回國參會使節時講到“咬定青山不放松”。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信念?在今天有什麼現實意義?
榮宏君:這首詩表面上寫竹石,實際是寫人。鄭闆橋以屹立的青山和堅硬的岩石為背景,說竹子立根破岩中,哪怕風吹雨打、千磨萬擊,也依然屹立不倒。詩歌借此意象塑造了一個頂天立地,百折不撓的強者形象。曾多次引用甚至改編過這首詩,他說:“深入基層不放松,立根原在群衆中。”這表達了紮根群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志向和信念。在新時代,這首詩依然延續着它強大的生命力: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道路上,要實現中國夢,就要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
半月談記者:鄭闆橋為官時,不光愛國愛民,也非常重視文化教育。他在培養、發掘人才方面有什麼值得借鑒之處?
榮宏君:鄭闆橋極度愛惜人才,善于發現人才,更是不拘一格培養人才。他曾在濰縣發現一個叫韓夢周的青年,此人出身窮苦,但人品高潔、讀書刻苦。鄭闆橋出錢供他上學,最後把他培養成一方碩儒。鄭闆橋在濰縣培養了一大批像韓夢周這樣的讀書人,在濰縣大地播撒下文化種子。後來這裡相繼出了曹鴻勳、王壽彭兩位狀元,考中翰林18人,中進士者達30多人。濰縣科舉在清代中晚期“稱甲東郡,人才極盛一時”,鄭闆橋功不可沒。鄭闆橋的惜才之心、育才之道對今天也有很多啟示:我們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就是要造就一大批英才,創造人盡其才的環境。
半月談記者:您在自己主講的央視《百家講壇》“翰墨風骨鄭闆橋”節目中,用了3個“真”來總結鄭闆橋的精神風骨,具體内涵分别指什麼?
榮宏君:第一個“真”是真氣,是說鄭闆橋為人正直,剛正不阿。我在節目中講述了鄭闆橋幫助大鹽商安岐鑒定古書畫的故事。他對事泾渭分明,不盲從,不逢迎,敢說真話。
第二個“真”是真意。鄭闆橋宅心仁厚,待人真誠敞亮。他發達後,也不忘初衷,一直把做官為民視作己任,這也是他深受百姓愛戴的重要原因。
第三個“真”是真趣。我們都知道“坐,請坐,請上座;茶,泡茶,泡好茶”這副對聯,鄭闆橋借此嘲諷人情冷暖和世态炎涼,機智幽默。總的來說,鄭闆橋的人生價值已經遠遠超越了其藝術成就,值得現代人思考、學習。
來源:《半月談》2019年第13期
半月談記者:趙一鴻 | 編輯:童雯婷(實習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