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人什麼時候寫作業最高效

人什麼時候寫作業最高效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06:56:00

語不驚人死不休——寫作要過語言關

張曉峰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藝術家需要通過載體來藝術地表現生活,畫家用線條和色彩作載體,作曲家用音符作載體,而作家是用語言來作載體的。所以,寫作首先要過語言關。對于一個作家來說,語言就是他的第二張臉。美的臉各有各的美,美的語言也有多種多樣的風格,古人評價幾位散文大師的語言特點,所謂的“韓如潮、蘇如海、柳如泉、歐如瀾”,“環肥燕瘦”,各有千秋。但也有共同點:準确、幹淨、生動、鮮活。

人什麼時候寫作業最高效(語不驚人死不休)1

老舍是公認的語言大師,但年輕時文稿常被編輯改動,他深感頭疼。某次,他把書稿送出版社後,在旁标明:“改我一字,男盜女娼。”優秀的作家的語言,确實是經過字斟句酌的,更改一個字都不能準确地表達他所要表達的意思的。當然,這不是說,寫作時需要一個字一個字推敲,“吟安一個字,拈斷數根須”,作家遣詞造句的準确,是長期、大量閱讀的結果,是平時訓練、琢磨的結果,跟唱戲的“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一樣的道理。

好的語言應該幹淨的,無論是遣詞造句,還是語法上,都不能有絲毫纰漏,來不得半點含糊。可有可無的虛詞一律删去,無關的修飾一律略去。像一個人一樣,看起來清清爽爽,多好。最見作者功力的是把語言寫生動,繪景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寫人要有如見其人的效果,狀物要有栩栩如生的追求。

好的語言固然有天賦的因素,但也絕對離不開後天的學習和訓練。從哪裡學?途徑有三個。

人什麼時候寫作業最高效(語不驚人死不休)2

從經典作品中學習,古今中外的諸多優秀文學作品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語言寶庫。尤其是我國古代詩歌作品,留下來很多精練、傳神的句子。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宋祁的“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新文化運動以後,自由詩興起,也出現了大量優秀詩人和優秀詩歌。詩歌是最能領風氣之先的文學樣式,因為它短小,講意境,對語言的要求更高。

向民間學習。語言可分為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我們寫作用的是書面語言,但這并不妨礙去向口頭語言汲取營養。連曆史都是人民群衆創造的,更何況是天天都在使用的語言呢?我們身邊,尤其是農村,有很多不識多少字,但很會講故事,很會講理的老人。他們的語言既有地方特色,也有時代色彩,诙諧幽默,鮮活生動。我們日常使用的歇後語和俗語就來自民間;戲曲、相聲、快闆、評書也來自民間,并且走上大雅之堂,以更加喜聞樂見的形式走入千家萬戶。著名作家趙樹理就非常善于向民間學習。我們也要留意身邊那些談話風趣的人,充實和豐富我們的語言積累。我有個同事,有一天說了一句歇後語,把我“雷”到了:小秃長着連面胡——旱澇不均。這樣的語言,你上哪兒找去?

人什麼時候寫作業最高效(語不驚人死不休)3

向網絡學習新潮語言。語言最忌陳舊和俗氣。網絡是年輕人的天下,他們思維活躍,叛逆性強,善于颠覆傳統,打破陳規,我們要有選擇性地學習運用一些網絡新詞,使作品富有時代氣息,充滿着活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