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演員在舞台上的一笑?梨園行裡有一句老話,叫“一棵菜”意思是說,在一台演出中,所有的參演人員都要像一棵大白菜,一層一層緊緊包裹,合作無間,滴水不漏一台戲,不可能人人都是主角,要成就主角的光環,還得有二路配角助陣,有四梁八柱的扶持和底包的幫襯 一個人完成不了一台大戲,在京劇裡,最重要的配演叫作“二路”常有人說,台上從來不缺好角兒,好二路才難得雖說京劇是角兒的藝術,但角兒不是唱獨角戲好二路不僅要專業過硬,還需張弛有度該突出主角時不能搶戲,該推動劇情時不遺餘力 名角尤其重視自己的四梁八柱有很多功底紮實的演員,心甘情願地當了一輩子的配演如王鳳卿之于梅蘭芳、于世文之于程硯秋、陳德霖之于尚小雲、張春彥之于荀慧生、王幼卿之于馬連良等他們可能寂寂無聞,但不該被遺忘 有時角兒們也演二路角,為别人捧場著名收藏鑒賞家、京劇研究家張伯駒為了慶賀自己四十歲生日,很想自己演一出《失空斬》當時正趕上河南旱災,堂會就又有了赈災義演的意義于是,幾經波折之下,張伯駒請動了餘叔岩飾王平、楊小樓飾馬谡,更有一衆名角助陣:王鳳卿扮趙雲,程繼仙扮馬岱,錢寶森扮張郃,慈瑞泉、王福山扮老軍當時盛況,可謂空前絕後 台上還有一類角色,叫作“底包”,指的是配合角兒演出的固定班底,包括旗鑼傘報、門子、刀斧手、大铠、魂子、牢子、馬童、雲童、宮女、上下手等各路龍套關于“龍套”一詞的由來,馬連良先生曾說過一個通俗易懂的解釋:“可能是由于他們總是穿件繡有團龍或條龍的行頭,在臨上場前,不管裡面穿的是棉是單,隻要把這件行頭向身上一套就能上台,因此把他們叫龍套” 雖說底包大多承擔的是站堂、打旗等角色,但不可謂不重要尤其是名角兒,同樣注重對底包的要求如馬連良先生,不光自己幹淨利落,有“馬三白”之稱,指行頭護領白、水袖白、鞋底白,而且也不許其他配演有瑕疵上台前,他常要求本班底包該剃頭的剃頭,該刮臉的刮臉,行頭也得熨平挂好 早期的戲班沒有底包,所以後台的規矩是不論行當、不論大小角兒,隻要空閑,一律來幹底包的活,甚至所有人都得扮龍套上台馬連良幼年學戲時,主動請求先生派他個龍套跑跑,認為與角兒同台是學戲最好的機會又如著名老生演員高慶奎,他搭班甚多,不為争戲份,就為曆練自己、增長本領他不挑戲碼,甚至不拘行當,生旦淨醜都能來所以高先生見多識廣、戲路寬綽,終于博采衆長而成“高派”,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京劇演員在舞台上的一笑?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梨園行裡有一句老話,叫“一棵菜”。意思是說,在一台演出中,所有的參演人員都要像一棵大白菜,一層一層緊緊包裹,合作無間,滴水不漏。一台戲,不可能人人都是主角,要成就主角的光環,還得有二路配角助陣,有四梁八柱的扶持和底包的幫襯。 一個人完成不了一台大戲,在京劇裡,最重要的配演叫作“二路”。常有人說,台上從來不缺好角兒,好二路才難得。雖說京劇是角兒的藝術,但角兒不是唱獨角戲。好二路不僅要專業過硬,還需張弛有度。該突出主角時不能搶戲,該推動劇情時不遺餘力。 名角尤其重視自己的四梁八柱。有很多功底紮實的演員,心甘情願地當了一輩子的配演。如王鳳卿之于梅蘭芳、于世文之于程硯秋、陳德霖之于尚小雲、張春彥之于荀慧生、王幼卿之于馬連良等。他們可能寂寂無聞,但不該被遺忘。 有時角兒們也演二路角,為别人捧場。著名收藏鑒賞家、京劇研究家張伯駒為了慶賀自己四十歲生日,很想自己演一出《失空斬》。當時正趕上河南旱災,堂會就又有了赈災義演的意義。于是,幾經波折之下,張伯駒請動了餘叔岩飾王平、楊小樓飾馬谡,更有一衆名角助陣:王鳳卿扮趙雲,程繼仙扮馬岱,錢寶森扮張郃,慈瑞泉、王福山扮老軍。當時盛況,可謂空前絕後。 台上還有一類角色,叫作“底包”,指的是配合角兒演出的固定班底,包括旗鑼傘報、門子、刀斧手、大铠、魂子、牢子、馬童、雲童、宮女、上下手等各路龍套。關于“龍套”一詞的由來,馬連良先生曾說過一個通俗易懂的解釋:“可能是由于他們總是穿件繡有團龍或條龍的行頭,在臨上場前,不管裡面穿的是棉是單,隻要把這件行頭向身上一套就能上台,因此把他們叫龍套。” 雖說底包大多承擔的是站堂、打旗等角色,但不可謂不重要。尤其是名角兒,同樣注重對底包的要求。如馬連良先生,不光自己幹淨利落,有“馬三白”之稱,指行頭護領白、水袖白、鞋底白,而且也不許其他配演有瑕疵。上台前,他常要求本班底包該剃頭的剃頭,該刮臉的刮臉,行頭也得熨平挂好。 早期的戲班沒有底包,所以後台的規矩是不論行當、不論大小角兒,隻要空閑,一律來幹底包的活,甚至所有人都得扮龍套上台。馬連良幼年學戲時,主動請求先生派他個龍套跑跑,認為與角兒同台是學戲最好的機會。又如著名老生演員高慶奎,他搭班甚多,不為争戲份,就為曆練自己、增長本領。他不挑戲碼,甚至不拘行當,生旦淨醜都能來。所以高先生見多識廣、戲路寬綽,終于博采衆長而成“高派”。
來源: 瑜音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