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在與保守派殊死的鬥争中,革新派不得不喝下失敗的苦酒。曾經被皇帝看重和支持的歐陽修也不得不遠離京城被貶滁州,雖然在走之時,皇帝依然對他表示信任和關心,但幾天之後,皇帝的一紙诏書卻又讓歐陽修悲憤不已,然而,政治革新的失敗卻成就了文學的經典,身處逆境的歐陽修在滁州寫下了《醉翁亭記》,成就了傳誦千古的文學名篇,那麼在問世之初,《醉翁亭記》都創造了什麼樣的文壇神話,流傳近千年以後,康震老師又會怎樣解讀《醉翁亭記》,而歐陽修的醉翁之意又到底是什麼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導師康震教授為您精彩講述系列節目《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第五集《清醒的醉翁》。
康震:
歐陽修離開中央到地方去任官,臨走之前向宋仁宗辭行,宋仁宗對他表現出了非常信任的态度,一再地告訴他到地方上工作不會多長時間的,很快你就會回來的。如果在地方上工作,看到中央的工作做得有哪兒不對的,你就提出來,像以前一樣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歐陽修說你看,我原來做谏官的時候,我們有特别的職權,是可以搜羅證據然後向朝廷提建議。現在我是個地方官,中央的情況我就不一定很了解,我就不敢随便講話,宋仁宗說不必有顧慮,盡管講。非常地信任,對不對?讓我們感覺到宋仁宗還是非常地支持歐陽修包括範仲淹等這一批改革的人。
可是誰都沒想到,歐陽修這邊剛走了不過五六天的時間,宋仁宗就下達了一道诏書,這道诏書的内容是什麼呢,我用白話文給大家說一說,诏書的主要内容說,我,宋仁宗說朕聽說古代的盛世大臣們聚集在朝廷上的時候,從來都不會結為朋黨,君王聖明,大臣們也非常地賢能,我希望我所在的這個朝政、我所在的王朝也能達到上古時代那樣一種賢明的王朝的水平,但是現在朝廷上上下下、大臣之間結黨營私,表面上是推薦人才,暗地裡是賄賂、拉攏、勾結,沽名釣譽,有關部門應該嚴厲地查處這個事件。
大家一聽這個不對啊,因為前邊宋仁宗問過範仲淹,說君子也結黨嗎?範仲淹的回答說君子結黨,君子結黨是以義結黨,以國家利益結黨,所以君子結的黨結得越多越好,那後來歐陽修進一步地引申和論證了這個觀點,那就是說從古至今隻要有政治、有朝廷、有大臣,都會有朋黨,關鍵是看君子之朋還是小人之黨,小人之黨越多國家越亂套,君子之黨越多國家越受益。可是你現在看宋仁宗這番話,可以說是直接針對的就是範仲淹和歐陽修的言論。那換句話說,在宋仁宗看來說你說你們是朋黨,是君子之黨,在我看來甭管是君子之黨還是小人之黨,隻要你們結了朋結了黨,你們就不對,你們就對我的統治有威脅。再說一句話,那就是說宋仁宗肯定是經過了周密地考慮之後,聽信了有些人的言論之後,終于在這個錯綜複雜的局勢裡邊,一屁股現在就坐到了革新派的對立面那邊去了,也就是說他的立場發生了一個根本的轉移,他認為範仲淹等人借改革之名行朋黨之實,要不然怎麼說結黨營私、沽名釣譽,對不對。
當時歐陽修已經到地方做官,他遠離了朝廷的政治漩渦,按理說這個事,多一句的少一句的,對他來說都沒什麼,可是我們知道以歐陽修的個性,以他對革新運動的忠誠,他是絕對不會允許這樣的言論,他遠在地方憤而上疏,他說什麼呀,說現在範仲淹等人已經離開了朝廷,這些人都是當時皇上您自己親自委任的大臣,國之重器,天下人隻知道他們是棟梁之才,可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犯了錯,他們罪犯何條,現在我不在中央做官,對中央的情況不太了解不太清楚,可我知道壞人要想誣蔑好人,無非是兩條,第一,善良的人他就說他們結朋黨,因為善良的人以義結朋黨,如果是手裡有權力的人,就說他們專權,我認為您就是中了這些人的毒了,有人在您的耳朵邊上說壞話,您聽了他們的話,在這封奏章的結尾,歐陽修說正直的大臣隻要在朝廷,小人就嫉恨他們。有謀略的大臣如果離開了朝廷,壞人就拍手稱好,您的朝廷裡頭現在全擠的是一幫小人和壞蛋,他們天天都在慶賀這些正直的大臣離開朝廷。皇上,我替你深深地惋惜。
大家聽得出來,他這個奏章有兩個語氣,前頭是給皇上分析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得懂道理啊。接着他看說不通的情況下,他直接就跳出來說了,說我都替你惋惜,那意思是說,像您這樣的皇上,耳朵根子太軟了,眼睛裡頭有白内障,看不清楚東西,耳朵也聽不明白東西,是不是?誰跟您一說什麼,您立場就動搖了。換句話說您的立場如此地不堅定,所以才害得這些忠臣們、這些大臣們紛紛地被貶。
大家要知道,這麼跟皇上說話那可是很沒有分寸的,這叫“忘身而報國”,那就是把話說出來,早都把自己的生死榮辱和升降都置之度外。那反對派能放得過他嗎?你小子到地方上去你還不老實,還教訓起皇上來了,皇上前兩天跟你說話那是跟你客氣,是不是?你真還把自個兒當根蔥了,是不是,怎麼着?貶的就是你們這批人,不把你們這批人貶了,我們怎麼能舒服呢?行,前邊跟你玩的文鬥你不吃,後來又給你來陰鬥的,後來又來陽鬥的,這回給你來一絕招,來一流氓鬥,哎,我就說你的生活作風有問題。
你看壞人治好人他有幾種辦法,一種是正面打擊,正面打擊不行的話,他不打你了,他怎麼辦呢,他拿盆髒水在路邊等着你,你從路邊穿得整整齊齊往過走,啪,一盆髒水撂上去,對不起啊。這回完了,身體髒了以後覺得挺惡心,但也沒辦法。可是你想一個人身上被潑了一盆髒水之後,别人看着你也惡心,他的目的就是惡心死你,他惡心不死你他髒死你,他髒不死你他就讓别人看着你就是一個道德敗壞、道德淪喪的人,你的道德品質都不能保證了,誰還會信你說的話呢?所以摧毀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摧毀他的名聲,特别是他的生活作風方面的名聲,
這不是就回到我們第一集的時候講的那個故事了嗎?歐陽修是怎麼最後被貶到滁州的,就是因為這幫人實在是把他拿不下了,最後就想這麼一流氓招,這流氓招也沒把他拿下,我們知道最後實際上是因為還有很多有天理有良心的人就不願意這麼做,不願意執行這樣一個誣告他的路線,最後歐陽修并沒有因為說生活作風有問題而被貶,是因為找了些别的理由被貶滁州。
畫外音:歐陽修被貶滁州是“慶曆新政”政治改革的不幸,卻是中國文學的大幸,因為歐陽修到了滁州之後,才寫出了著名的《醉翁亭記》,使他的文學創作達到了又一個高峰,《醉翁亭記》也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名篇經典,那麼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在當時都引起了怎樣的反響?而它的流布傳播又有着什麼樣的故事呢?
康震:
你看我們現在,前面講歐陽修講了四集,講到今天是第五集,繞了這麼大的一個圈子,又回到了滁州,又回到了《醉翁亭記》。你還記得我們最開始講的時候說這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哪兒呢?在乎山水之間。他沉浸在山水之樂當中,沉浸在山水之美當中,那時候我就問大家,我說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四十歲的歐陽修難道僅僅就是到了滁州以後就沉醉在這山水的美景當中了嗎?現在當我們已經了解了歐陽修從最開始步入仕途參與革新的運動,經過了起起落落,不知道跟這些人經過了多少次的戰鬥,最後被潑了一盆子髒水,然後來到了滁州,如果你把整個的這前面的四集講的内容都回顧了以後,你現在再來看這《醉翁亭記》,就别有深意。那歌上怎麼唱來着,“不經曆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夠随随便便成功。”大家說你弄錯了,歐陽修被貶滁州怎麼叫成功呢?你該不是保守派那撥的吧?你沒聽明白,《醉翁亭記》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散文史上的一道彩虹、一道美麗的風景,但是這道美麗的風景是怎麼來的呢?是歐陽修經曆了多少風雨才得來的,我們甚至都不希望他寫《醉翁亭記》,因為我們不希望他被貶滁州。但是他被貶滁州之後,這個被貶滁州的結果是經過了前面我們講的那四集的所有的内容,才落這麼個結果,這時候四十歲的歐陽修他的全部修養、他的全部積累和他的才華都從《醉翁亭記》裡邊表現出來,所以這時候你要讀《醉翁亭記》,發現裡邊别有深意。它為什麼能成為流傳千古的名篇?原因就在這兒。
其實我告訴大家,它不光是流傳千古,它當時就非常有名,一寫出來立刻流布天下,家家戶戶恨不能都有一本,到了什麼程度,我可以給大家說“天下莫不傳誦,家至戶到,當時為之紙貴。”這文章一寫出來,基本上小學文化程度的人都知道,都在作文本上抄,抄得紙都貴了,就這誇張的說法,“洛陽紙貴”嘛。最邪門的是什麼呢,大家知道,他這個醉翁亭不是他蓋的,是什麼呢,是琅琊山上有一個和尚叫智仙,就是這山上是有僧人的,哎喲,這《醉翁亭記》一寫好以後可把這幫僧人忙壞了,為什麼呀,他這《醉翁亭記》寫出來以後,他就刻在那石碑上了,就跟咱們現在所有的旅遊者做的行為是一樣的,都聽說那山上有塊碑,死活就要上那山,就得去看那碑,不但看了,還要把那字拓下來,大家知道吧,要把它做成拓本。大家要知道拓碑的時候得用什麼呢,得用拓包來捶打它,你把紙貼上去之後,然後得用一個拓包來這麼很精心地把它拓得很平,把字都摳進去,這才能拓得清楚嘛,這拓包是拿什麼做的?拿氈做的。這寺廟裡頭所有的氈都被用光了,就這拓包天天擱這兒拓,庫房裡的氈都用完了,最後僧人們非常高尚,把他們鋪在床鋪上的氈都拿出來了,用鋪在床上的氈做成這拓包在這兒拓。
這就說明什麼?歐陽修四十歲的人,真的不大,現在也就可能是一個處長這樣一個職務,他的《醉翁亭記》能這麼快地被大家認同,是因為他這個人被大家很早就認同了,所以當他的心聲流布出來之後,天下的人莫不景仰,無不傳誦。
那商人也瞅這機會拓一塊下來揣到懷裡,過海關的時候不想交稅,就把這玩意掏出來,看,想要嗎?想要,想要就不交稅,頂稅了,就這麼大作用,這不是我編的啊,這是史書上的記載。
五年以後,歐陽修已經不在滁州做官了,他已經到颍州做官了,可是當時有一個著名音樂家叫沈遵,這個人是個琴師,彈琴彈得特别好,他就聽說《醉翁亭記》這文章寫得好,看了以後按捺不住内心激動的心情,那看了以後真是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自費就到這琅琊山的琅琊谷來,聽那個飛瀑的聲音,看那鳥兒的鳴唱,再觀察那澗邊的溪水,然後譜了一個琴曲叫《醉翁操》,又叫《醉翁吟三疊》,這個音樂、這個琴、琴曲在當時也是廣為人知,沈遵,音樂家。
又過了五年之後,那個時候歐陽修已經做了大官了,他出使契丹國,嗨,就在那路上遇見了沈遵,沈遵當天晚上就把他随身帶的琴拿出來,給他彈了一曲《醉翁操》。歐陽修聽了之後非常地感動,當時就填詞,填了《醉翁詞》。這就齊了,是不是?有《醉翁亭記》,有《醉翁操》還有《醉翁詞》。又過了三十多年以後,你注意啊,人生就是這樣被流傳的,先是五年以後,然後又是五年以後,
然後又是三十多年以後,歐陽修和沈遵都已經去世了,當時廬山有一個道士叫崔閑,此人精通音律,是個音樂家,他特别地喜歡這個《醉翁操》,他就找到了大文人蘇轼,請蘇轼又填了新的詞,配着這個琴曲廣為流傳。所以你就看,我前面說來着,就是你光在第一集裡頭講那《醉翁亭記》啊,那根本不行,你必須得再講上四集以後到這第五集裡,你再次看《醉翁亭記》它就别有風韻别有深意,别有一種人格的操守的光芒,這個光芒不僅是文字的流傳,也有音樂的流傳,而且是代代相傳,光這個算了就四十年了,是不是,這就是人格的流傳。
畫外音:《醉翁亭記》凝聚着歐陽修豐富的人生感悟和人格理想,深深地打動了人心,受到了人們的熱烈追捧,流傳近千年以後,康震老師又會對《醉翁亭記》做出什麼樣的解讀呢?
康震:
我前邊曾經說過,這《醉翁亭記》裡頭有三個要點,第一是翁,第二是醉,第三是樂,對不對?翁,我前邊說過他本來不老,他自己也承認,四十歲怎麼能叫翁呢?他要叫翁了,那我今天給你們講課的時候,那就得弄上胡子,也像個“翁”一樣。他之所以把他叫做“翁”,就是因為經曆了太多的曲折、崎岖和坎坷,對于四十歲的歐陽修來講,咱們實事求是地講,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難免有一種曾經滄海難為水的感慨。
我這兒說得是很輕松,一會兒十年過去了,一會兒五年過去了,但是對于歐陽修來講,他堅持革新、推行革新、冒死犯上,這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神的代價和身體的代價、體力的代價。他叫“醉翁”,是因為他雖然隻有四十歲,他已經有了一種翁的感覺,這種“翁”的感覺是什麼呢,我們常說“四十不惑”,可是對于這時候的歐陽修來講,那早都過了不惑了,他是什麼呢,他這時候是人情練達、洞明世事,比一般四十歲的人,起碼比我要成熟。所以我們說這個“翁”在這兒是最契合這個時候歐陽修四十歲的年齡的一個心理感覺。
還醉,前面也說他喝醉了,為什麼要醉呢?因為人心叵測、官場險惡呀,來到了這琅琊山,來到了這滁州城,來到這醉翁亭邊,他看到的是一種單純的可愛,一種純粹的優美,一種遠離官場險惡的桃花源式的甯靜。一個人隻有在他遇到了很多挫折的時候,他才非常渴望能沉浸在一種簡單純粹的優美當中,在這種簡單和優美的沉醉當中,他才能在心靈上獲得一種平和、一種暫時的安甯,所以我們說這個醉從根本上來講不是酒醉的醉,而是什麼呢,而是沉醉于或者說沉迷于一種遠離的狀态,所以我們說這個滁州的美景、這個醉翁亭對于歐陽修來講有可能是靈丹妙藥,起碼我覺得這個醉翁亭有點像他的心理醫生,他在這亭子裡一坐,身心就甯靜下來了,渾身就安靜下來了,就不那麼躁動了,他是願意醉也渴望醉,但是從這點上來講,恰恰能看出來歐陽修不是真醉是假醉,他的本質是什麼呢,非常地清醒,他甚至比一般的人都要清醒得多,正因為無比的清醒,他才願意讓自己醉去。
畫外音:翁、醉、樂,是康震老師解讀《醉翁亭記》的三個關鍵詞,是了解一代文豪歐陽修心路曆程的密碼,那麼在《醉翁亭記》裡,歐陽修的“樂”有表現在哪裡,而這個“樂”的背後又包含了歐陽修什麼樣的為政之道呢?
康震:
還有一個樂,你看他寫這“樂”呀,他開始說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山水之樂。但是底下你看,他緊接着寫了一段,這個樂可不是他自己樂,他怎麼說的呢,他說: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後者應,伛偻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我在醉翁亭這兒坐着一看,唉喲,你看今年這春遊的人,有前邊走的,後面跟着的,前面喊着的後邊呼應的,絡繹不絕、往來不絕,這是幹嘛呢?是滁州城的老百姓出來玩了。接下來又說: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傍晚時分太陽要下山了,樹林子裡頭也變暗了,大家都要回家了,回家了以後呢?樹林子裡頭就剩下一些鳥雀,鳥雀們也很歡樂,可是歐陽修說你們再歡樂,你們不知道滁州城的人為什麼會歡樂,滁州城的人跟着太守出來玩兒,你們歡樂,但是你們永遠都不知道我這個太守為什麼會快樂,大家說有什麼複雜的,轉來轉去的挺拗口的,不就是出來春遊嗎?春遊了就快樂了,是吧,不用上班,當然不用上班。歐陽修在給他的朋友的信裡邊說過一句話,就對這個樂是最好的注解,他說什麼?
“某此愈久愈樂,不獨為學之外,有山水琴酒之适而已,小邦為政,期年粗有所成,固知古人不忽小官,有以也。”——【與梅聖俞四十六通】二十〈慶曆七年〉
我呀,來這兒才不過一年多,來了以後我心裡邊很高興,為什麼高興呢?“不獨為學”,不光是因為我來了以後我勤讀書,也不是因為這兒山水有美景,也不是因為這有曼妙的琴聲,也不是因為這兒有美酒佳肴,而是因為什麼呢?我來了以後這麼短的時間裡頭,這個小城市就讓我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各得其所,人民歡呼雀躍,所有老百姓生活得都非常幸福和快樂,這是我歐陽修來到滁州城最大的高興,也就是說老百姓高興了;老百姓幸福了;老百姓快樂了,我就高興;我就幸福;我就快樂。這種快樂是他的真快樂,正所謂我要幸福着你的幸福我要快樂着你的快樂,這不光是說愛情的,也是在說一個為官者對老百姓的感情。
我們就很奇怪,歐陽修對人民做了什麼?對滁州城的老百姓幹了什麼?他怎麼“收買”他們的,讓他們變得如此的快樂、如此的高興?我告訴你,歐陽修沒别的招,他有兩個字,一個叫寬,一個叫簡。寬,不是松弛不管事,而是什麼呢?而是不急功近利。什麼叫簡?簡不是省略,也完全不是說不管事,而是什麼呢?而是不打擾。也就是說,一個寬一個簡,概括了歐陽修為政之道的核心,他管理百姓,他治理一個小郡小城乃至一個大郡大城,基本的原則就是順應老百姓本來的願望,順應老百姓自己的要求,引導老百姓實現他們的幸福的感覺。這就是他治國、治家包括他治一州郡的一個最主要的經驗。他說六個字,“務大體,簡細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抓大放小,大事可以管一管,小事不要去糾纏。據說歐陽修後來到南京、在揚州、在山東青州都做過官,他一到那兒去三五天,衙門裡的公務就減輕了十之五六,一個月以後,那衙門冷清得就像山裡的寺廟一樣。我一直很懷疑這是否是真實的,是不是,你總得打卡吧?你這辦公室裡頭要有十來個人打卡也得是遊人如織那種感覺對不對?我想這是比較誇張的,他的意思是說,他的為政之道是寬和簡,寬和簡的核心是順應人的本性,順應行政管理的本來的面目。所以大家知道,他跟老百姓一起與民同樂,這是他的真歡樂的根源。
大家都記得,歐陽修原來在中央在朝廷的時候做官,他大力地推行改革,他的一個最大的舉措就是什麼呢,就是要求中央派出專人糾察、核查、考核地方官員和中央朝廷的官員,這招很厲害,他最恨的是哪種人,不材之人。就是你貪贓枉法這容易發現,你老弱病殘這也容易發現,最難發現的就是埋藏在龐大官僚機構裡頭那些庸才。行,那你當時在中央的時候,你說要把那些庸才擇出來,底下給劃上黑道道,把他們剔除出去,現在行了,你也到地方上做官了,你的表現怎麼樣?大家就要看。所以對歐陽修來講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時刻,他雖然是被貶到滁州了,但是如果被貶之後就破罐子破摔了,天天喝酒,真的把自己灌得醉得像一個翁一樣,那就麻煩了,那不是打自己耳光嗎?所以歐陽修,大家注意啊,這歐陽修他在政壇上獲得的地位,大家之所以尊重他,是因為他敢想敢做、雷厲風行、大膽主動積極的作風,他吃虧也是因為這個作風。但是他是一個永遠向前的人,也就是說他在政壇上的地位和風格是由他的做派決定的,這種做派和風格決定了他到了滁州以後也不會改變。
換句話說,改革運動的思想從來在歐陽修的手中和心裡從來就沒有停下來過,一直延續到滁州,滁州就是他一塊試驗田,你看看我是怎麼做官的,大的我也能做得了,小的我也做得不賴,這就是說歐陽修的政治風格、政治人格它是統一的、一以貫之的,就是到了滁州這個小地方依然表現出他雷厲風行的作風,大家說怎麼可能,你不是說它沒過一個月以後,整個就清靜得跟僧人那房子一樣嗎?怎麼是雷厲風行?有的人是把工作越做越多了,他是越做越少了,這就是真正的雷厲風行,這是改了舊體制之後才會有這樣的風氣出現。
畫外音:被貶滁州的歐陽修并未消沉,他雷厲風行,推行寬與簡的為政之道,使得滁州百姓安居樂業,由此可見,與民同樂才是身處逆境的歐陽修最大的快樂,而一個年輕人的到來,讓人們充分認識到了歐陽修豐富的精神世界,看到了“醉翁”的清醒,那麼這個年輕人是誰呢?歐陽修的“醉翁之意”又到底是什麼呢?
康震:
我這會再問你他是一醉翁嗎?肯定不是,他是個清醒的醉翁,他怎麼個清醒,說有證據就馬上有證據,宋仁宗慶曆七年公元1047年,又一個年輕人來到滁州拜訪歐陽修,向他學習古文,這個人就是28歲的曾鞏,後來也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老排末末了,大家老背的時候老把他背不起來。
曾鞏來拜訪歐陽修,你知道歐陽修現在做了一什麼事嗎?前頭不是有醉翁亭嗎?歐陽修在醉翁亭不遠的地方又修了一座亭子,這個亭子起了一個名,你做夢都想不到這亭子叫什麼,它肯定不叫醉酒亭啊,它叫什麼呢?醒心亭。我的心是清醒的,醒心亭。你看這事多有意思啊,那兒有一個醉翁亭,這兒有一個醒心亭,就在這琅琊山上,一個醉翁擁有一顆清醒的心,這怎麼聽着别扭呢,是不是?哎,這就是借以明志的方法。他邀請年輕的曾鞏為他做一篇《醒心亭記》,曾鞏當然得寫,能不寫嗎,非常榮幸地寫,說什麼,說這個醉翁在醒心亭什麼表現,就這醒心亭對歐陽修來講有什麼功能,每次當歐陽修喝醉了或者疲倦的時候,他就會到醒心亭上向遠處遙望張望,他看什麼呢,沒人知道。但是醒心亭上顯然不光是醒酒,也要怎麼呢,喚醒他的理想。曾鞏接着說,他來到這醒心亭上,
“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聞,則其心灑然而醒,更欲久而忘歸也......” ——曾鞏【醒心亭記】
他到這亭子上四處一看,到處看到的都是新奇的事物,耳朵裡聽到的都是動聽的聲音,那時候他的内心開始蘇醒,他久久地不願意離開,就願意永遠地停留在這個地方。難道說,歐陽修的山水之樂就是他最終的快樂嗎?不是。剛才我們已經說了,曾鞏在《醒心亭記》裡邊也說得非常地清楚,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豈公樂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曾鞏【醒心亭記】
一山一水之樂絕對不是醉翁和歐陽修本來的想法,他隻不過是把他的思想寄予在這山水之間,到最後,在文章的結尾處這個曾鞏非常深情地寫了一段話,真的是用了十二分的深情,他怎麼說呢,他說韓愈去世了幾百年了,現在我朝出了像歐陽修這樣傑出的人,但是我們這些成天跟在他身邊的人,甚至在滁州的人,看到了《醉翁亭記》的人,可能沒有幾個人會知道歐陽修是百年難遇的人,也許再過幾百年甚至幾千年,那時候人們讀了他的文章,那時候人們了解了他的事迹,終于明白這是一個多麼難得的傑出的人物和人才。現在這樣想起來,曾鞏說,我為能夠跟他同遊琅琊山、同遊醒心亭,甚至為我能夠在他的囑咐下寫這篇文章,我感到無比的榮幸、無比的驕傲。
他為什麼驕傲?就是因為一個醉翁一個醒心亭讓曾鞏看到了歐陽修的人格的核心,這個人格的核心就是時時刻刻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他的醉是表面的,他的醒是實質的,他之所以醉就是因為他太清醒了,他之所以清醒就是因為他永遠都有一顆關心時事的心、關心百姓的心,這正是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的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格。
我們經常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國人特别地具有一種憂患的意識,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從地縫裡長出來的,是什麼呢,是我們的古人我們的祖先一代一代的愛民之心、憂國之心凝結而成的文化的傳統和文化的精神,這就像一個基因一樣,就跟那DNA一樣深深地植于你的血液當中,你雖然出身于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環境中成長,但你隻要是一個中國人,你的身上就會有這種文化的民族的烙印,這種烙印、這種遺傳的基因,使我們的民族使我們的國家時刻能保持一種清醒的反思的意識,因為有了清醒的反思的意識,遇到再大的困難,波折和苦難甚至大的動亂,我們都能挽狂瀾于既倒。
所以,一個醉翁,當他遇到痛苦的時候他可以在沉醉當中暫時地放松他的心靈,但是他的本質是清醒的,因為他是清醒的,所以他依然能夠在醉過之後積極地投入社會的洪流,繼續他革新的運動,這樣的人在我們的心目當中不但是可以尊重的、尊崇的,而且是非常可愛的。我們知道歐陽修的性格不是特别好,他很倔強,很堅持原則,又很清醒,他清醒到什麼程度呢?他清醒得跟自己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同道者也會分出很清晰的原則,這以至于他得罪了很多的朋友,甚至得罪了朋友的家屬,他是怎麼得罪的呢?我們下一集再接着講。
下期預告:歐陽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的文章獨步當代,名垂千古。然而擁有絕世文采的歐陽修在為朋友撰寫墓志銘和神道碑文時,卻落得個親屬埋怨、朋友置疑,這是一個怎樣的歐陽修?做了費力反而不讨好的事卻仍堅持自我堅持真理,敬請收看《唐宋八大家》之《歐陽修》第六集《費力反而不讨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