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代植物學家吳其浚在《植物名實考》裡寫生吃蘿蔔,饞壞了:
“冬飚撼壁,圍爐永夜,煤焰燭窗,口鼻炱黑。
忽聞門外有蘿蔔賽梨者,無論貧富髦雅,奔走購之,唯恐其越街過巷也”。
然後作者晚上總要出來挑些蘿蔔回去,他生吃蘿蔔吃得是嗨啊:
“瓊瑤一片,嚼如冷雪,齒鳴未已,從熱俱平”。
惹得我也切了一段白蘿蔔生吃,那種清甜中帶點辣的爽快,一下子把我帶回兒時姥姥家的小菜園,有過生吃蘿蔔經驗的朋友一定能領會:
生吃蘿蔔是其他任何水果都不能替代的,那種吃完特别解氣、暢快的感覺,就像了了心頭一樁衰事。
甜膩膩的水果吃完一嘴黏膩,容易生濕不說,格調也不在一個層次。
“農曆十月火歸髒”,最近就是要吃蘿蔔的時候了。
蘿蔔是五髒的“和事佬”
《本草綱目》中記載,蘿蔔,大下氣,消谷和中,利五髒,寬胸膈,化積滞,解酒毒,散瘀血,治反胃噎疾等。
反正我覺得,經常把體内的垃圾(多餘的火、痰、糞便、淤血)清一清,是比進補更重要的事啊。
道家修身養性,特别會用這些不起眼的東西,像這白蘿蔔——竟然是上清派修身會用到的“上清四秘”之一。
因為修行——除了修心之外,身體的清淨也是缺不得的。
蘿蔔降腸道濁氣,使痰濁下行
平時吃喝無度,容易陰道和三焦不通,接下來就是沒有食欲、吃不下;再接下來就是痰濁積滞,垃圾一身的疾病就會找上門。
蘿蔔吃法,大家應該都有自己最愛那個,撿自己喜歡的方法吃呗,“生吃蘿蔔通氣,熟吃則下氣”,怎麼吃都會有收益。
随便舉個例子~
通腸濁:高湯炖白蘿蔔
特别适合平常喜歡吃肉,不怎麼吃素,缺少鍛煉的話,生痰、氣滞、瘀血的體質。
【材料】白蘿蔔,削皮後切段;高湯一鍋;鹽少許;清酒1大匙【做法】将白蘿蔔擺進炖鍋中,倒入高湯,小火炖個把鐘頭,期間高湯不能煮大開,取出前加入少許鹽和清酒(如果不喜歡酒的話,清酒可以不加)
蘿蔔味辛,辛者宜靜守溫養。經過火候和時間的煉就,蘿蔔中那股略帶辛澀的味道慢慢褪去,呈現出屬于白蘿蔔真正的甘甜,湯味才正。
❤ “氣機通暢”的一餐我都幫你想好了:
要有蘿蔔降氣化痰,通腸濁。還可以配上點洋蔥來通脈化瘀血,大白菜降相火通腸,讓身體的氣機保持通暢。
補髓順氣:豬骨蘿蔔湯
小孩子更要一邊補一邊防上火,現在過度喂養得積食的小孩子太多了。
豬骨蘿蔔湯應該是個媽都會做吧……我就不多說了。
❤ 提醒一個:最好用豬脊骨
豬脊骨是豬的督脈所在,含有豐富的骨髓,取其以髓入骨,以髓補髓,能通命門,督脈,長骨骼,補身體。
《食療本草》:“髓味甘寒,無毒,撲損惡瘡。服之補骨髓,益虛勞。”
與白蘿蔔搭配,補益,又通腸腹,是補而不壅滞氣機。
❤ 提醒兩個:炖肉湯必須加姜,除腥提味,姜又須和棗配,取其調和營衛。
這個湯大約一周喝一兩次,長身體足夠了,不需要太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