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與布袋和尚其實并不是同一個人,但如今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裡,
彌勒佛卻通常以布袋和尚為原型進行塑造。
其實在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的初期,彌勒佛的形象還是按照菩薩的形象發展的,稱作白衣長發彌勒。
這一階段的彌勒像,頭戴寶冠,身披璎珞,面容姣好,慈眉善目,身材修長苗條,
姿勢基本是兩隻腳交叉坐着,叫交腳坐式。
在唐末至五代後梁時期,出現了一名的高僧,他就是布袋和尚,
又因其“上契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之故,又名“契此”。
世傳為彌勒菩薩或彌勒佛之應化身,
布袋和尚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開,而且,幽默風趣、聰明智慧、與人為善、樂觀包容,深受人們尊敬和愛戴。
也是在此時期,江浙一帶的人們開始參照布袋和尚的形象為彌勒佛塑像。
塑成後的新像,寬容慈悲,笑口常開,深受人們喜愛,因此迅速取代了原有的彌勒形象,在民間流廣為流傳。
而彌勒三尊,指的就是彌勒佛、法音輪菩薩和大妙相菩薩。
其中,以彌勒佛為首,法音輪菩薩居左,大妙相菩薩居右。
據唐代金剛智譯之吽迦陀野儀軌卷中載,作随心曼荼羅,中央為彌勒,
兩側各為法音輪與大妙相,四方則有四大天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