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北山樹冥冥,猛虎白日繞林行;向晚一身當道食,山中麋鹿盡無聲"
老虎常于白日繞林而走,在傍晚狩獵捕食,作為具有絕對領地意識的森林王者,老虎所到之處,麋鹿生靈不敢有絲毫動靜。
雖然現代大家都在繁華的都市生活,遠離不見人煙的叢林山脈,所以無需懼怕那些野生食肉動物,但古時老虎對生于深山中的百姓而言卻是害人性命的洪水猛獸。
"武松打虎"的典故之所以能廣為流傳,不僅僅是因為其出自于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傳》,還因武松能單人打死一隻百姓皆避而遠之的猛虎着實非常人所能為。
據《水浒傳》原著所寫,武松在除掉山上的猛虎後,還得到了縣令懸賞的1000貫錢,那麼這需要人以命相搏才能冒煙赢得的1000貫賞金,若是放到現在,大概等于多少錢呢?
武松打虎這段故事,取自《水浒傳》第二十三回,武松從柴進處離開,路過此處,正逢景陽岡鬧虎患。
雖說山中老虎僅有1隻,但卻是異常兇猛,攪得當地百姓苦不堪言,縣太爺下令懸賞打虎,命令當地的獵戶集體上陣,來降服這隻害人的猛獸。
但獵戶的狩獵技巧再高明又怎能與猛虎對抗,當時已經有七八名經驗豐富的老獵戶折了進去,對此大家惶恐不安,懸賞的1000貫錢,怎麼也不抵命金貴,因此,誰也不敢再貿然出頭。
可當地的縣太爺卻不能就此罷休,他是一方之主,治理虎患是他必須擔負起來的責任,尤其眼下已經有人因虎殒命,若因為危險就放任猛虎,恐怕會後患無窮。
無奈之下,縣太爺隻得強迫這些獵戶必須剿滅猛虎,幾番敲打之下,獵戶們雖不情願,卻也無法再拒絕,于是咬着牙,上了山。
武松經過此處時,這些獵戶已經埋伏了半月有餘,卻始終奈何不了這隻老虎,隻能繼續潛伏,伺機而動。
但武松卻并不在乎危險與否,在喝了幾大碗酒後,一個人三下五除二便打死了這隻困擾大家多時的猛獸。
老虎之兇猛常人豈能用拳腳相博,不被撕咬得皮開肉綻是不可能的,但武松單人殺虎,卻并沒有讓自己受到什麼傷害,醉酒之下,隻覺打得痛快。
眼看老虎被殺,衆獵戶欣喜不已,扛着老虎的屍體便回到了縣裡,武松也因此被奉為英雄,縣太爺言出必行,賞給了武松1000貫錢,并好酒好菜招待着。
這裡的1000貫錢,大家聽起來應該是沒有個具體概念的,古時的計量單位與當下的并不相同,但若用物品的價值做衡量,也能換算出個大概。
《水浒傳》的故事背景設立在北宋,在客棧酒樓處有對食物的物價進行過描寫,譬如吳用智取生辰綱那一回,兄弟幾人下館子吃飯,4個人一共點了30斤的牛肉,2隻雞,以及一大甕的酒。
這些吃食加起來,吳用僅給了1兩銀子,還召喚着小二不用找零,這種情況相當于當代給服務生消費,那店小二收了錢,喜不自勝,想必抛開吃食富餘的錢,也是一筆不小的賞錢。
以宋朝的計量标準來看,1兩銀子等于1貫錢,那麼1000貫錢,便是1000兩銀子。
4個人一頓飯吃掉一兩銀子,那1000兩便可吃上差不多3年,直白點來說,這筆賞金,可以供一戶人家,大吃大喝3年。
若是再細細的劃分,可以對照古今的食物,牛肉是每斤50元的單價,那麼吳用幾人點的30斤牛肉,便是1500元,2隻雞大概須需要200元,而好酒之人點的酒必然質量不能差,暫且算做300元。
這樣一來,吳用4人一頓飯便花了2000元,再加上一些雜七雜八的小菜,以及給小二的小費,北宋時期的1兩銀子大概能到2500元左右。
那麼1000貫大概便是250萬左右,若是再細究一些,因為《水浒傳》的原著作者施耐庵是明朝人,明朝與北宋的銀錢購買力并不一緻。
宋朝的白銀價值大概要比明朝高出2倍以上,既如此,那麼1000貫錢也有可能有500萬之多。
500萬,若是放在現在,完全可以在二三線城市的市區全款買一套百餘平的房子,還可以用剩餘的錢做一些小生意,而若是在農村生活,這500萬大概可以供普通人家過一輩子了。
如此一來,對于當時武松來說,這1000貫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不過,可惜的是,武松生不逢時,他所在的朝代處于亂世,身居要職,也易被陷害,更何況是無權勢的普通百姓,這筆巨款是福是禍并不可知。
即使是在現代,一個普通人幸運的中了500萬,在領獎時都要穿上玩偶套裝,或是帶上面具,以防被人認出招來不必要的麻煩,其實在古代也是如此,武松若是拿着這1000貫錢,難保不會招來災禍。
或許正因如此,武松在拿到賞金後,大氣地分發給了各個獵戶,一方面是為自己着想,另一方面也是在照顧獵戶的情緒,畢竟他們為剿虎犧牲太多。
當然,除此之外,武松如此慷慨,也有其"視金錢如糞土"的原因,像他這種不拘小節,不追名逐利的英雄,本就不是為了賞錢才打虎的。
不過,這種豪氣散财的行為,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也并非每個人都必須要去做,若是放在現代,能靠着自己的努力,賺得500萬,或是買幸運的得了500萬,悠閑的享受生活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水浒傳》雖具有一定的神話色彩,但也并不是完全脫離曆史,且其講述的每則故事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得之易,失之易,得之難,失之難"
"知恩不報,非為人也"
輕易得到的東西也會輕易失去,難以得到的東西,也會難以失去。
知道别人有恩于自己,卻知恩不報,枉為一個人字。
四大名著看似在将講述一個又一個具有戲劇性的故事,但其中蘊含的深意,其實是更具價值的,你對哪一則故事記憶深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