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字守愚,晚唐著名詩人,工于絕句,以《鹧鸪詩》得名,人稱鄭鹧鸪。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表現士大夫的閑情逸緻。風格清婉明白,不俚而切,但流于淺率。鄭谷詩名盛于唐末,号《雲台編》,而世俗但稱其官,為“鄭都官詩”。其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易其曉,人家多以教小兒,餘為兒時猶誦之,今其集不行于世矣。(宋·歐陽修《六一詩話》)
《淮上與友人别》——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從詩題可以看出這是一首送别詩,但卻有别于一般的送别詩,因為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有雙倍的離愁。“淮上”二字推測該詩作于淮南之江都與鎮江,因為這裡古稱為揚子江,地域上正是江淮一帶。詩的開篇借景抒情,點醒别離,淡墨染景,重筆抒愁,向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幅清新疏朗而又彌漫着離愁别緒的畫面:暮春時節,揚子江邊垂柳依依,楊花已謝,随晚風輕舞,待發的小船系于江邊,蒙蒙飄蕩的楊花下在離亭與好友話别,百感交集之下真有說不完的離情别緒,真是愁殺了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既是偶聚再别,便縱有千般離情,離别終須有時,薄暮時分,傳來袅袅的笛聲, 仿佛正在傾訴出彼此的離衷,詩人和友人不得不在暮色中握手離别,一個是渡江而去,遠去“潇湘”,一個則遠走秦中,路更遙遠,今後關山難越,南北分馳,不知後會何日了!但彼此羁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這首詩還是鄭谷一貫的風格,淺顯易懂不用典,長于抒情、富于風韻,氣韻衰飒之中卻有悠遠之緻,讀起來有一唱三歎之美,在唐代詩人寫的送别詩中别有一格。這樣的意境、結構,和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一首詩頗為相似“猿啼客散楚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裡一孤舟。”
古代詩人寫詩講究煉字、煉句、煉意,以達情景合一,傳神動人之效,正如杜甫所說“晚節漸于詩律細”、“新詩寫罷自長吟”。而“君向潇湘我向秦”一句就包含了多少難以預料的命運、客旅酸辛以及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詩到這裡,戛然而止,令人遐思,富有韻味,可以說這首詩的成功和這樣一個别開生面的結尾,關系是很密切的。
鄭谷善于煉字,善于改詩,一字師的故事便來源于他。鄭谷在袁州,齊己因攜所為詩往谒焉。有《早梅詩》曰:“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谷笑曰:“‘數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則佳。”齊己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為齊已“一字之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