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怎麼分辨琉璃和玻璃

怎麼分辨琉璃和玻璃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3 10:04:29

怎麼分辨琉璃和玻璃? 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象筵看不見,堪将對玉人一首唐代韋應物的詠琉璃作為開場白為什麼要用這首關于琉璃的詩呢,因為在身邊或直播間,經常有一些朋友問我什麼是琉璃?什麼是料?琉璃是不是就是玻璃?琉璃是不是就是料?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别?一些老玩家也經常把料和琉璃混淆不清,甚至有的專家在電視節目裡公然說琉璃和玻璃隻是一字之差,實質一樣,未免也太不負責了為了幫助大家更深一步了解三者的區别,我們特意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夾雜了一些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怎麼分辨琉璃和玻璃?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怎麼分辨琉璃和玻璃(怎麼區分琉璃玻璃與料器)1

怎麼分辨琉璃和玻璃

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象筵看不見,堪将對玉人。一首唐代韋應物的詠琉璃作為開場白。為什麼要用這首關于琉璃的詩呢,因為在身邊或直播間,經常有一些朋友問我什麼是琉璃?什麼是料?琉璃是不是就是玻璃?琉璃是不是就是料?三者之間有什麼區别?一些老玩家也經常把料和琉璃混淆不清,甚至有的專家在電視節目裡公然說琉璃和玻璃隻是一字之差,實質一樣,未免也太不負責了。為了幫助大家更深一步了解三者的區别,我們特意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夾雜了一些個人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中國古代對琉璃的稱謂五花八門,例如陸離、陸琳、藥玉、壁琉璃、琅軒等等。蘇轼文集中有”二十四橋亦何有,換此十頃玻璃風“,也有”回望古合州,屬此琉璃鐘“,可見古人對琉璃或玻璃是不分的,隻是叫法不同而已。嚴格的說在古代隻有琉璃沒有玻璃,因為玻璃的燒結溫度要達到1200度以上,那時的溫度根本達不到。現代意義的玻璃是清代從西方來的。也沒有料的說法,因為料這種工藝是從明代以後才開始有的。從這一點上說,在中國明清以前的制品應該統稱為琉璃才對。這些後面還會再說,這裡點到為止。下面就說說如何區分玻璃、琉璃和料。

1、從透明度上區分。在當代考古學的範疇中把透明的稱之為玻璃,把不透明的稱之為料,把半透明的稱之為琉璃。這種區分法在近代才開始流行,有一定的科學性。據分析,一種器物的透明度與它的二氧化矽含量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說二氧化矽含量越高透明度也越高,反之則越低越不透明。現代玻璃二氧化矽含量最高的可以達到99%,而古代的琉璃二氧化矽含量最多到92%,從這一點上也說明了古代隻有琉璃沒有玻璃是對的。這種區分法直觀明了,但與通常人們的思維不一樣,隻能用在考古學上。

2、從成分上進行區分。玻璃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矽,呈熔融狀結構。琉璃雖然主要成份也是二氧化矽,但呈晶體結構,主要成分是含氧化鉛的水晶,從這個道理上說,琉璃其實與水晶更接近。這是由于古代工藝制作技術有限,無法使二氧化矽晶體融化成玻璃,所以琉璃與水晶一樣會出現風化紋,而玻璃是不會出現風化紋的。回想一下小時候玩的玻璃彈珠,不管怎麼磕碰也不會出現”風化紋“,而隻會出現整塊的脫落。料是居于琉璃與玻璃二者之間的一種物體,在其中添加了另外一種顔料和配料,使他們更富有藝術個性,隻不過二氧化矽含量高則透明度高一些,二氧化矽含量低透明度差一些。比如說鼻煙壺,雖然都稱之為料器,但有的透明度高,有的透明度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這種區分容易理解,但太過籠統了。

3、從工藝上區分。玻璃的制造工藝因種類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均需将各種原料混合後在1200度以上高溫下熔融,然後用不同的成型方法将液體冷凝成不同形狀的固體。與玻璃不同,琉璃是低溫燒制,将各種顔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氧化鉛)原料,再加上琉璃母,用水晶脫蠟鑄造法,在800-1200度燒結而成。這個過程需經過數十道手工精心操作方能完成,稍有疏忽即可造成失敗或瑕疵。因此琉璃制品比玻璃制品難度更大一些,工藝更複雜一些。中國的料器生産大約始于元末明初,主要以仿制玉石、瑪瑙、珊瑚等名震四方,近代料器一般指的是以琉璃或玻璃為原材料,用鑲嵌、粉飾、書法繪畫等工藝制作的小物件比如鼻煙壺、小動物件等,而非指的是珠子。這種區分法比較科學,但是比較抽象。

最後總結一下:在中國明代以前是沒有玻璃和料器的,玻璃是較透明的二氧化矽制品,不風化。琉璃是半透明的水晶狀結構體,容易風化。料器是摻入了玉石、瑪瑙、珊瑚,甚至于還有中藥等原料的玻璃或琉璃制品,有的透明,有的不透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