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人物介紹:
張骞:(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人,中國漢代傑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險家。故裡在陝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公裡處漢江之濱的博望村。
張骞富有開拓和冒險精神,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奉漢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導,率領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漢武帝以軍功封其為“博望侯”。
張骞是絲綢之路的開拓者,被譽為“第一個睜開眼睛看世界的中國人”。他将中原文明傳播至西域,又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種到中原,促進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
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張骞病逝于長安,歸葬漢中故裡。
堂邑父:甘夫,又稱堂邑父,生卒年不詳,漢朝匈奴族人,翻譯官。《史記》記載甘夫“善射”,身強體壯,武藝傍身。公元前138年,漢武帝任命甘夫為張骞出使大月氏國的向導翻譯。
西漢時期,漢邊境連年遭受西域匈奴入侵。自匈奴擊敗月氏攻占河西之地後,匈奴兼并了諸多西域小國,成為草原上的霸主。
匈奴的逐漸強大已然成為漢朝最大的敵人。從漢高祖時期至漢景帝,漢朝對匈奴的入侵表現的無可奈何,曾多次以和親穩定戰争局勢。
到武帝時期,随着漢朝國力逐漸強大,漢朝多次派兵抗擊匈奴,均沒有擊敗匈奴。但投降漢朝的匈奴人說匈奴打敗月氏王後,用月氏王的頭作為飲酒的用具,月氏人雖逃走了但卻十分痛恨匈奴,隻是沒有人援助他們共同打擊匈奴。
漢朝此時正打算消滅匈奴,聽到這樣的話,漢朝廷就想派人出使月氏,欲聯合月氏共同攻擊匈奴。但去月氏國的途中必經匈奴地區,風險極高,緻使敢于冒險的人極少,于是朝廷便開始招募敢于出使月氏的人。
招募告示貼出不久,便有一人願意出使月氏,此人名喚張骞。張骞以郎官的身份應募,并向武帝承諾一定說服月氏共抗匈奴。張骞的言辭感動了漢武帝,很快武帝就決定派他出使月氏。
公元前139年,張骞帶着姓堂邑氏的奴隸——“甘的”和不多的随從,手持使節,一道出隴西向西行進,過河西走廊直奔月氏故地尋找月氏國。一路上日曬雨淋,風吹雪打,困難重重。在經過祁連山匈奴地區時,不幸被匈奴騎兵抓獲,送至單于西王城。經過審訊,單于知道張骞此行所為,便對張骞說:“月氏在我們的北面,漢朝為什麼要向月氏國派使者?那如果我想派使者到南越,漢朝肯答應我的使者去嗎?”張骞明白出使月氏的計劃已被匈奴識破,因此無言以對。
匈奴單于沒有打算将張骞釋放,也沒有打算處死他,因此張骞被匈奴扣留了下來,并安置在王城内暫時住下。張骞時刻不忘使命,常常無奈的看着匈奴城外的祁連山,希望有一天能逃出匈奴城,找到月氏國。就這樣一過就是好幾年。幾年間,張骞始終在匈奴人的看管之下生活,但他也了解了不少匈奴的習俗、軍事、政治、文化、王城周邊的地理情況以及周邊小國的位置和月氏國的位置,規劃着出逃的路線。時間長了,匈奴單于王待他還不錯,并希望張骞能留在匈奴王城,輔佐單于,因此匈奴還給他娶了一位匈奴族妻子,張骞和匈奴妻子也有了孩子。可是張骞始終保留着漢朝出使用的符節,不敢丢棄。
張骞被扣留在匈奴王城期間,他堅強而有毅力,寬宏大量,待人真誠,很多匈奴人都很喜歡他,甚至有些匈奴人已經成為張骞的朋友。幾年過後,匈奴對張骞的看管逐漸松懈。
轉眼間張骞在匈奴王城已生活十年。一天,張骞乘匈奴人看管松散,他直覺到逃出去的機會已經成熟,因此來不及帶上妻子,就與部下向月氏方向逃去。他們向西逃了數十日,到達大宛。大宛人早就聽說漢朝富庶,想和漢朝往來,但未能辦到。這些人見到張骞來,就問張骞要到哪兒去。張骞說:“是為漢朝出使月氏的,路上被匈奴所阻攔。如今逃出來,希望大王派人做向導送我一程。果真到達大月氏的話,我回到漢朝,漢朝将送給大王的禮物會多得說不完。”大宛王認為張骞說得可信,就打發走張骞,并為他派了翻譯和向導,将張骞一行人送到康居。康居人又将他們送到大月氏。此時,大月氏王已被匈奴所殺,大月氏人擁立了新王。他們已征服并占領了大夏,成為這裡的主人。可是月氏人認為這裡土地肥沃,很少有外敵的侵擾,他們志在過安甯快樂的生活,又遠離漢朝,根本沒有報複匈奴之心,也無與漢朝聯合之意。張骞在大月氏國商議聯合打擊匈奴的策略一直沒有得到結果。
張骞在大月氏停留了一年多,遊說了一年多,因無功而十分沮喪,便打算返回。返回時,張骞一行人馬沿着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向東南行進,打算從羌族地區繞過匈奴地區返回。不料張骞出祁連山後又被匈奴人發現,再一次被帶回匈奴王城,被扣留了下來。在王城,他見到了丢下的妻子。這一次,張骞在匈奴單于西王城又扣留了一年多,恰逢老上單于死,匈奴内部混亂,張骞便與他的匈奴妻子及堂邑父一起逃回了漢朝。回到漢朝,張骞将所遇之事禀報漢武帝,漢武帝覺得張骞一行十三年出使月氏功不可沒,授予他為太中大夫,堂邑父為奉使君。當初,張骞出行時有一百餘人,去了十三年,隻有他帶着匈奴族妻子和堂邑父回來。
張骞出使西域,開拓了後世聞名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與西域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的交流;促進了漢夷之間的第一次文化交融,豐富了漢族人民的文化生活;傳播了西漢朝的聲威;加速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對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貢獻甚大,史學家司馬遷稱此行為“鑿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