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千百年來衆多好詩流傳在人間。而清明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古往今來有衆多描寫清明節的詩詞。我是真遊泳的貓,關注小編,一起來欣賞描寫清明節的4首宋詞,文采飛揚惹人誇,很值得背下來。
第1首,《破陣子·春景》: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鹂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赢。笑從雙臉生。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詞人晏殊。晏殊身居高位,人稱太平宰相,所以他的詩詞大多帶有富貴氣和高雅氣息。他最出名的詞句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而這首《破陣子》描寫了清明時節的景色,讓人看到了一幅幅美麗圖畫,真是讓人心生向往。燕子為春天帶來生命力,梨花為春天帶來美麗,而黃鹂和飛絮更為這些美景增添了靈動之氣,真是好美麗的景色呀。
而詞的下片由寫景過渡到了寫人。晏殊集中筆墨描寫了一個鬥草獲得勝利的少女,讓人仿佛看到了她的神态。所謂鬥草,是古代婦女兒童的一種遊戲,玩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以草的數目和種類多的為勝利,而另一種則是兩人各持草的一端向後拉扯,類似于拔河,誰斷了誰就輸了。
第2首,《虞美人·深深庭院清明過》:深深庭院清明過。桃李初紅破,柳絲搭在玉闌幹。簾外潇潇微雨、做輕寒。 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更闌人靜月侵廊。獨自行來行去、好思量。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詞人蘇東坡。蘇東坡是宋代大文豪,詩詞文都是一等一的水平,不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宋代詞人和詩人的代表。
這首《虞美人》描寫的是清明節剛過時候的情景,描寫的是一個女子在深深庭院中的幽怨和相思。上片是寫景,寫清明節過後,桃花李花都開了,而細雨綿綿卻沒有停歇。
“清寒”兩個字,不隻是寫天氣的清寒,更是寫女子心中的清寒,有承上啟下、巧妙轉折之妙用。下片注重描寫的是女子的行動,先是看花,但是淚眼問花花不語,然後看月亮,但是月如無恨月常圓。
所以女子反而越來越愁,就隻能夠獨自行來行去,真是滿腹寂寥,惹人垂憐。而這樣好文采的詞,當然值得我們背下來。
第3首,《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争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钿車。 遊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嘩。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詞人歐陽修。歐陽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寫得很棒。他的曆史功底也很強,編著了《新五代史》等著作。同時歐陽修在詩詞上也有很高很高的造詣,比如這一首詞就算描寫清明時節西湖的熱鬧和繁華,讓人感受到清明遊春之樂。
上巳,是古代節日名,通常為農曆三月初三為“上巳節”,這一天曆來有到水邊遊玩的習俗。這首詞句子不多,但是非常精煉概括,直接用“滿目繁華”來高度概括,用“綠柳朱輪走钿車”來具體描寫西湖的熱鬧。
而下片則是寫遊客們興盡而歸的景象。醒醉喧嘩這四個字,已經将人們的歡樂描寫得淋漓盡緻,可以說這是詩人詞人特有的歸納能力。“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這樣的結尾不僅很有文采,更很有詩意,讓讀者浮想聯翩,腦中不由自主浮現着一個動人的遊春圖。
第4首,《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聽風聽雨過清明。愁草瘗花銘。樓前綠暗分攜路,一絲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莺。 西園日日掃林亭。依舊賞新晴。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惆怅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詞人吳文英。吳文英有《夢窗詞》流傳,他的詞風比較清雅華麗,意象密集,詞意則比較朦胧。
這首《風入松》詞是吳文英的代表作之一,表現了吳文英在清明節時候懷念情人的思緒。上片以柳絲比喻柔情,可謂相思無限。而春寒中醉酒,莺啼驚夢,真是愁上加愁,令思念的情緒愈加濃厚。
而下片寫故地重遊,重溫舊夢的癡想。詞人因為看到蜜蜂撲向秋千,于是聯想到了以前的佳人在秋千上留下了香味,這種聯想足以看出詞人的用情至深。而最後一句“一夜苔生”寫出了呆立之久,寫出了惆怅之深,寫出了一片癡心,卻又含蓄不盡。這首詞不事雕琢,不用典故,卻做到了情真意切,委婉細膩,真是文采飛揚惹人誇,很值得背下來。
朋友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清明節的古詩詞呢?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小編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小編,多多收藏和分享小編的文章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