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管理學原理
第一章 管理導論
1.1 複習筆記
一、管理的産生、發展與對象
1管理的含義
管理是指對一定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達成組織既定目标與履行責任的動态創造性活動。理解這一定義需要把握以下幾點:
(1)管理的核心在于對組織資源的有效整合
管理要對組織中人、财、物等資源的優化配置資源的整合必須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活動予以實現。因此,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活動,在管理的理論層面是作為管理的職能而确立的,但在管理的實踐上,又作為管理的手段或方式發揮着有效整合組織資源的作用。
(2)管理的目的在于實現組織目标
組織目标具有兩方面的含義:
a.對于一項具體的管理活動,必須有一個具體的目标;
b.由各個具體目标相互銜接與組合所形成的組織終極目标,即組織既定目标。組織既定目标既是組織得以存在的依據,又是管理活動最終要達到的目的。
(3)管理的基礎是組織
管理必須是兩人以上的集體活動,而集體的有序形态就是組織,管理必須通過一定的組織,并且必須在一定的組織中進行。現代社會條件下,離開了組織的管理是不存在的。
組織可分為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對于正式組織而言,必須有明确的目的性和系統的組織結構。目的性即組織的既定目标,為實現這一目标就必須開展有效的管理。因此,管理是任何一個組織必不可少的活動。
(4)管理是一種動态的創造性活動
組織系統的運行過程,是指組織活動所表現出來的人流、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不斷變動與整合的過程。盡管“四流”的内部運行有其規律性,但由于外界環境的變化,“四流”的具體内容和運行方式總處在不斷變化和調整的過程之中。組織的管理者必須根據環境條件的變化不斷采用新的管理方法,創造性地處理好“四流”之間的相互關系,隻有這樣才能取得預期的管理績效。
2管理的産生與發展
(1)起源
最早的管理實踐起源于原始社會人們的共同勞動與分工,其具體的勞動形态就是人們的狩獵活動。為了取得狩獵的成功,人們必須分工協作,由此産生了人類曆史上最早的管理活動。由于原始社會的生産力十分落後,其管理的内容主要局限在勞動管理與公共事務管理等狹小的範圍内,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比較簡單,管理沒有從勞動中分離出來,處于一種自發的狀态。
(2)發展
①由于社會生産力的發展,到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人們的管理實踐與原始社會相比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在古代中外的曆史上,産生了一些具有一定深度的管理思想萌芽,這些都是這種管理思想的結晶。此外,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管理内容也較之原始社會大為豐富,除了勞動管理和公共事務管理以外,還包括因國家的出現而産生的行政管理與軍事管理;因社會分工的出現和封建社會國家發行貨币而産生的經濟管理等内容。
此階段,管理開始從勞動中分離,管理内部也開始了分工,宏觀的經濟管理思想得到較快的發展。
②在資本主義社會階段的發展
資本主義社會,獨立的管理理論開始誕生,管理科學正式形成,資本主義社會的管理由此開始由自發走向自覺,由經驗走向科學。
這一時期,企業内部也出現了管理從勞動中的分離,專業的管理人員和機構開始出現,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因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而越來越先進,管理的内容進一步豐富,除行政管理、經濟管理和軍事管理以外,還首度出現了法制管理的内容。
3管理的對象
管理的對象是指管理者所作用的對象,包括組織中的人、财、物及信息等資源。
(1)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是最主要的管理對象,管理者的任務就是要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發揮每個員工的智慧和潛力,以達到提高勞動生産率、調動每個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的目的。
(2)物力資源
物力資源是開展一切管理活動的物資技術基礎,沒有一定的物力資源作保障,任何管理活動都難以切實進行。物力資源包括一個組織系統正常運行所必需的設備、廠房、原材料及其他所有生産經營活動所必需的各種技術裝備。
物力資源管理的目的:①對各種物力資源進行優化配置;②充分利用各種物力資源,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3)财力資源
财力資源是其他各種資源的貨币表現。市場經濟中的貨币運動支配着商品運動。因為财力資源的使用和分配是否合理,直接決定和影響着人力和物力資源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
财力資源管理的目的:要實現财盡其用,保證資産的保值和增值。
(4)信息資源
信息是指組織管理工作所必需的各種情報、資料和數據。信息管理是指對信息的收集、管理、儲存和傳遞。信息是現代組織的生命,組織系統的運行及其管理過程,實質上是信息的處理和不斷加工與利用的過程,沒有信息,現代組織系統就無法運行;信息不準或不靈,現代組織系統就難以有效運行。
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a.要全面、準确、及時、經濟地收集、處理和利用各種信息;b.充分利用電腦網絡,按“信息共享”的原則,建立一個高效的、反應靈敏的信息反饋系統,最大限度地為各項管理工作服務。
二、管理的性質、職能與方法
1管理的性質
(1)管理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
①管理的自然屬性
管理的自然屬性又稱管理的生産力性質,是指管理是人類所有共同勞動的必然結果,是社會化大生産的必然要求,是合理組織生産力的必要手段。
②管理的社會屬性
管理的社會屬性又稱管理的生産關系性質,是指管理是一定生産關系的發展要求,是維護和鞏固一定生産關系和社會制度的必要手段。
在階級社會中,管理者都是一定的階級利益的代表,管理的權力來源于财産權利,掌握财産權利的管理者必須利用管理來為其所代表的階級服務。而且,任何生産關系都必須通過生産、交換、分配和消費等活動來實現,這些活動的展開都離不開管理,管理是社會生産關系的實現方式之一。
③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管理與資本主義的管理的異同
a.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管理與資本主義的管理在自然屬性方面有着相同的性質,因為兩者都存在着相同的生産方式——社會化大生産,都必須通過管理來組織社會化大生産,發展生産力。如果說有區别,隻是組織生産力的方式在水平上的差異,但其本質内容是相同的。
b.區别:社會主義條件下的管理與資本主義管理在社會屬性方面有着根本區别,因為兩者的生産關系性質不同,要通過管理來維護和鞏固不同的生産關系,為不同的社會制度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