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咫尺天涯和天涯咫尺的區别

咫尺天涯和天涯咫尺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0:26:17

咫尺天涯和天涯咫尺的區别(咫尺天涯是怎麼來的)1

《度量衡簡史》 作者:李開周

- 01 -

我是基本沒出過國,出了也隻是簡單玩玩,壓根沒有去過國外的菜市場,當然也買不起金銀細軟。

所以讀這本書之前,竟然一直不知道,即便已經是今天這樣天天喊着全球一體化的時代,度量衡的差異竟還有如此之大。

就連港澳台,因為曆史淵源,竟也差别好大。

我隻知道1斤10兩,1斤500克天經地義,殊不知台灣地區遵循的還是1斤16兩,1斤600克的老傳統。

第一次了解半斤八兩原來是這麼來的

世界真大,曆史真有意思,我真無知!

這本書詳細介紹了這些計量單位一個一個是怎麼來的,非常有趣,且長見識,值得回味。

- 02 -

古人沒有标準尺度,也沒有秤砣和天平,那最早怎麼度量?

很簡單,就利用自己的身體,或者收獲的糧食。

比如古人看見一條溝,想看看有多深,就會直接跳下去,用身體量一量,齊腰深就是半仞

再比如,《孔子家語》說,“布手知尺”,意思是說把手伸出來,拇指和中指用勁撐開,從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我們現在還經常說的“一

男人手大,男人的拃就叫尺,女人手小,女人的就叫咫,這下知道咫尺天涯是咋來的了。

《孔子家語》還說了,“布指知寸”,是說成年男子食指最上面那一節,大概2厘米,就是一寸。

咫尺天涯和天涯咫尺的區别(咫尺天涯是怎麼來的)2

- 03 -

但是,從漢朝以後,尺寸變得越來越大,為什麼呢?

因為統治階級天性就愛剝削,但是統治階級也不傻,很聰明,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剝削不能搞得太露骨,怎麼辦呢?

搞通貨膨脹!名義上輕徭薄賦,實際上悄悄放大尺寸的長度,無聲無息地多收布匹和糧食。

商朝的1尺大概16厘米,漢朝的1尺大概23厘米,明朝的1尺大概32厘米,比“布手知尺”的一拃基本翻了一翻。

- 04 -

外國人也一樣,隻不過古羅馬人沒有中國人那麼講究,不那麼太講衛生,他們好洗澡可能主要是用來社交。

古羅馬人用腳掌定尺寸,一個腳掌長度定為1尺,大概30厘米,大腳趾的寬度定為1寸,大概2.5厘米,1尺=12寸。

外國人還有更不講衛生的,英制容量單位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口”這個最小單位上的:

1小杯(Pony)=1,1傑克(Jack)=2小杯,1及耳(Gill)=2傑克,1大杯(Cup)=2及耳,1品脫(Pint)=2大杯。

“口”是什麼?很直白,就是喝一小口紅酒,再吐到量杯裡,吐兩口就是1小杯,吐32口就是一品脫。

再往上,吐256口就是1加侖(Gallon),吐2048口就是1蒲式耳(Bushel)。

後來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實在受不了這種标準了,她廢除了“口”這個單位,改用盎司。

女王讓人在一個托盤裡放上360顆成熟、飽滿、曬到幹透的大麥,在天平另一端倒上清水,同等重量的清水就是1盎司,所以1盎司就等于360顆大麥的重量。

她規定,1品脫=20盎司,1誇脫=40盎司,1加侖=160盎司。

人類就是這麼從不精準一點一點精準起來的。

- 05 -

但不無例外,所有早期文明的度量單位都從伸手即可觸碰的東西着手。

我們現在腦子裡刻上了背會的、照搬的度量單位,卻失去了需要度量的時候,親手觸碰的那種感覺,也算是一種成長的損失吧。

- 06 -

那現在各國通行的公制單位,是從哪來的呢。這要感謝法國

法國大革命以後,貴族政權被雄心勃勃的各類人士推翻,于是法國人設計了一套包括長度單位、容量單位和重量單位的度量衡,被全球接受。

法國科學家用地球子午線長度的兩千萬分子一規定了長度單位:米

然後規定1立方米空間内的容積為1升

在标準大氣壓下,在水溫為4攝氏度時,1升水的重量被規定為1千克。

2018年,凡爾賽舉行的國際計量大會上,公投修改了千克的定義,把千克和量子力學的“普朗克常數”綁在一起,專業上是這麼表達的:

1千克就是普朗克常數為6.62607015×10負34次方焦耳·秒時所對應的質量單位。

懂嗎?我是不懂,不明覺厲就行了。

我們隻知道,人類越來越精準了。

咫尺天涯和天涯咫尺的區别(咫尺天涯是怎麼來的)3

- 07 -

作者說,度量越進化,就越抽象,就越脫離大衆的認知。讓直觀變得抽象,讓傳統不斷消亡,這就是度量衡不斷發展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

但,這一切,都勢不可擋......

咫尺天涯和天涯咫尺的區别(咫尺天涯是怎麼來的)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