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鳥遷徙
很多鳥可能體型不大,但它們是了不起的天生運動健将。每年,鳥兒越過高山,穿過沙漠,飛過海洋到達它們心儀的繁衍生息之地。北極燕鷗—每一隻重約五分之一磅(一磅合0.45359237公斤)--遷徙要飛過大半個世界, 在春季飛往格陵蘭島,而到了冬季要飛到南極洲。盡管和俗語所說的鳥兒很少飛從點A到點B的直線。那麼,它們是如何選擇它們的飛行路線的呢?
回答這個問題就會解釋推動鳥兒進化的驅動力是什麼。遷徙是一項風險巨大的行動,這意味着這些直至今日仍幸存的遷徙路線對于那些鳥兒來說具有很大的好處,及時這些路線可能看上去迂回曲折。鳥類學家已經發現了他們确信無疑的一些因素,較長的路線對于鳥兒更有益,包括避開廣闊的海洋,已經在路途上安全的休息。總而言之,這些因素使得一些路徑對很多鳥兒而言很有吸引力,從而形成世界上最為了不起的候鳥遷徙路線。
為了檢驗季風對遷徙路線的影響,來自德國幾個研究機構的生物學家創建了一個超過一百萬種世界上潛在的遷徙路線的數學模型。他們在模型中加入了21年來世界季風數據。然後他們比較了如果候鳥選擇這些點中最短的路線和風最大的路線的比較。研究人員發現,風力最大化使得鳥兒在不同地點遷徙中節省了所需26%的時間。這個26%意味着鳥兒更多的食物和繁殖—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巨大的福利。
這多年以來這些鳥類還是在遷徙中。
當然,重要的是要牢記一隻鳥實際上并沒有有關它遷徙的真正的計劃。它遵循着直覺或者父母的教導。沒有一隻鳥兒能夠預測在它的遷徙路線中會有什麼樣的季風。然而經過代代相傳,進化能夠消減鳥兒飛過這些最佳路線的,留下最為聰明的鳥兒來選取更為明智的路線。
當然,一個數學模型和現實世界中五中的遷徙路線并非完全相同。但是模型中的一些衍生路線确實和已知的鳥類路線相符合。例如,通過模型發現季風對太平洋大西洋上空向南方向的季風非常有利,到南美,而實際上,黑頂白頰林莺和塍鹬選擇了這樣的路線。模型也發現,對于遷徙在中非和歐洲之間的鳥類而言,在向北遷徙時最好選擇向東方向的路線,而向南遷徙時,則選擇向西的方向。大杜鵑遷徙的路線正是如此。
(圖片源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