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于唐朝。
盛于北宋,汝瓷在我國宋代已位居汝、鈞、官、哥、定五大名窯之首,産于河南臨汝,隋炀帝大業初年,即公元605 年,置臨汝為汝州,“汝瓷”因此而得名。汝瓷始燒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在我國陶瓷史上占有顯著的地位,北宋後期宋金戰亂不息,興盛前後不過二十餘年,所以彌足珍貴。
衰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遷,由于長期兵災戰禍,汝窯被毀,技藝失傳。雖然元、明、清曆代中國民間窯場仍然不斷燒制,但因種種原因,均未成功。
傳世的汝窯瓷常見器型有碗、盤、洗、瓶、尊等日用品。汝窯制品素面多,極少以花紋作裝飾。造型端莊,釉色晶瑩似玉。汝官窯的燒制時間短,作為貢品,中國民間流傳甚少,南宋時已屬“難得”之物。清雍正前後有仿汝器出現,然而仿造者隻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也不及宋時古雅大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