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方法

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方法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08:20:33

  1、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不但有客觀的外在因素,也有主觀的内在因素,它們兩者都是存在的。因此,要維護和增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首先我們要學會調節、控制以及改變客觀的外在因素,同時家庭、學校、社會也要為大學生創造一個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同時也是無比重要的,大學生應該成為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水平的主人。

  2、強化心理健康意識。

  心理健康意識的确立是和很關鍵的第一步。因為心理健康知識是大學生增進自我了解,并進而達到自我調節的必不可少的武器。而實踐也證明,系統地學習過心理健康知識的大學生,在自我調适,自我疏導方面普遍表現良好,适應能力較強,反之,那些缺乏心理健康知識的大學生在面對各種意外情況時 ,要麼束手無策,要麼任其發展,很容易形成心理疾病。因此,大學生應該認真地學好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不可以輕視,同時也要積極地參加心理健康專題講座,自覺閱讀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書籍,上心理健康網站查詢或者是收聽收看有關的廣播影視節目等。

  3、學會自我心理調适。

  大學生的自我心理調适,自我調适其實就是調整我們的認知結構,完善自我的意識,學會調節情緒,鍛煉我們的意志品質,豐富人際交往,提高适應能力,塑造健全人格等。而這些,我們可以通過許多種方法來進行鍛煉和提高。比如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組織或者社團,可以增進我們的管理能力和交際能力,進行體育鍛煉,堅持體育鍛煉,可以鍛煉我們的意志品質增強我們的體魄。

  4、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人的心理,在社會文化交往,社會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健康豐富的社會文化交往和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有利于大學生豐富生活知識和情感,同時可以增長和發展智能鍛煉意志品質,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心理素質,而且有利于大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增加,隻有在社會文化交往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大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積極主動性,才能積極主動,自覺地進行自主的探索和自我的發展,在自我發現、自我判斷、自我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成長,在參與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和感悟,從關注其自身的心理健康。

  5、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其實是說,人們在世上日常生活中,有自己的情趣愛好和價值觀等決等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它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一般來說,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往往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反之,則心理健康狀況欠佳,對大學生而言,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一是作息合理,二是膳食平衡,三是用腦科學,四是運動适度,五是拒絕煙酒。

  6、尋求專業心理咨詢。

  不少大學生在産生心理問題後,習慣于自我的調節,也就是說,想着讓自己的心理問題自然好。這是好的,但是當心裡壓力很大,内心的沖突激烈時,自我調适,有可能難以奏效。此時就應該積極去獲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支持,争取親朋好友的幫助,尤其是應及時主動尋求心理咨詢機構的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