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中山古筝課

王中山古筝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9 23:43:26

“多彩的世界

演繹紛繁的心聲,

一次次傾心地撥動,

都會驚現,

久已塵封的夢萦,

風花雪月,生死飄零,

最怕,在心緒閑散的午後,

聽到千年延續的悲鳴⋯⋯”

——王中山《筝》

這是王中山自己創作的散文詩《筝》

王中山古筝課(王中山與古筝的情緣)1

王中山,河南南陽人,執教于中國音樂學院,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古筝學會秘書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筝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自幼習筝,曾得到數十位民間筝家的指導,有深厚的河南筝曲基礎。幼時即其音樂上的天賦,多次參加省内比賽并獲不少獎項。後考入南陽藝術學校,師從著名筝家趙曼琴先生,系統地學習并掌握了趙氏創立的"快速指序技法體系"之精髓。一九八六年以其全新的高難度技法演奏《打虎上山》轟動了中國首屆古筝學術交流會,受到海内外專家學者注目。一九八八年考入中國音樂學院,師從著名筝教育家李婉芬副教授,李氏嚴謹、細緻的治學思想,使其筝藝進一步升華。

他與古筝的結緣,源于孩提時第一次碰觸古筝的那一刻。

王中山回憶說:“我爸爸拽着我的手,走一下,就這一下,一下我找到了自己的好像久違的一種聲音,我靈魂深處的一個東西,我覺得非常熟悉它,為什麼呢,因為我小的時候,就那幾個電影,閃閃紅星,對不對,那裡邊有這個潘東子和他爺爺去,在這個江裡面,在江西的那個什麼江裡邊,他們去城裡邊的時候,劃着竹筏,那竹排,唱那個小小竹排之前有個前奏,就古筝演奏的,哎呦,我太喜歡了。”

也許這就是冥冥之中的緣分,王中山從此與古筝結下了不解之緣,後來他考入南陽藝術學校,師從著名古筝演奏家趙曼琴先生,系統地學習并掌握了趙曼琴創立的“快速指序技法體系”之精髓。傳統的彈奏技法,依賴于四個手指對于大指的依附,而快速指序則通過獨立彈奏的能力和任意組合的可能性,為古筝的演奏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

他少年得志,但沒有如流星劃過,反而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好。

王中山說:“中國音樂講究彈好筝首先你要做好人,我們說筝乃人之氣也,所謂的筝譜裡面提到,抱琴聲以做主,貫衆樂而為師,移風易俗,莫善于筝者也,就是古筝的這種理念,跟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一脈相承的,所以在我的古筝裡面,既有山水也有人情,包括有我們内心深處的某一片淨土。”

對中國人來說,古筝不僅是一件樂器,更是代表着古韻的民族文化。多少次,我們陶醉在古筝的旋律中;多少次,我們又遊弋在茶館優美清柔的筝曲裡,尋到了心靈的甯靜。這是古筝在樂器大潮中得以昂首的資本,同時亦昭示着民族文化重新受到現代人的關注和回歸。

王中山值得人敬佩的地方就是他敢于想别人所沒有想的,做别人所沒有做過的事情。

在演奏技法上,王中山首先開拓性的左手帶義甲,這兩年随着古筝演奏的普及,左手帶義甲大有替代原傳統的右手帶義甲左手留指甲之勢。這是據1955年山東派古筝演奏大師趙玉齋創作筝曲《慶豐年》後左手發展變化的又一曆史性突破。如果說他的突破在于左手戴上義甲,那還不如說是他把老師趙曼琴先生的"快速指序技法體系"運用到了左手上,這真是個驚人之舉!在王中山改編的《彜族舞曲》中,采用了大量的輪指技巧,有連續性的,也有單一性的,較搖指來說要松弛的多。單一性的輪指聽起來顆粒性較強,而且也很美;而長線條的連續性的輪指則有通體透亮,珠落玉盤的感覺。另外在王中山的作品《溟山》中左手快速指序經過後,便是左手在一根弦上輪,再彈幾個音,造成一種節奏緊湊,律動感很強,有舞蹈性質的樂段。其實在輪指中還有一種彈輪的技巧,這裡在王中山改編的《彜族舞曲》中的開頭部分便有運用。


“從秦漢走來的,

兩千多歲的長者,

目睹過多少次,

血雨腥風,

内裡藏有多少悲涼,

每一絲震顫,

都在訴說一段,

刻骨銘心的往事,

高山流水的悲涼,

漁舟唱晚的淡定,

讓時光,刹那間定格。”

在這首王中山自己創作,名為《筝》的詩歌中,他抒發出自己對古筝所有的情感。 陪伴着自己心愛的古筝,王中山奏着铿锵的旋律,踽踽獨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