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一個人有時候會喜歡獨處

為什麼一個人有時候會喜歡獨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3 21:07:05

林語堂在《人生的盛宴》中寫道:“孤獨這兩個字拆開來看,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蠅,足以撐起一個盛夏傍晚間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兒擎瓜柳棚下,細犬逐蝶窄巷中,人間繁華多笑語,惟我空餘兩鬓風。孩童水果貓狗飛蠅當然熱鬧,可都和你無關,這就叫孤獨。”

蔣勳在《孤獨六講》開篇寫道:“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孤獨和寂寞不一樣。寂寞會發慌,孤獨則是飽滿的。”

《莊子·天下》言:“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

提起孤獨,大多人都認為這種狀态是一種病态,這種人是怪物。這樣理解“孤獨”,屬于一種低層次的認知。

其實,“孤”字,在古文中為王者,意味着高高在上,而高處不勝寒,無奈隻能獨自做依。

而孤獨的最高境界,是獨處的能力。

獨處意義上的孤獨,能夠撥開人生迷霧,讓心靈遊于物外,與天地精神往來,看清生命的真相。

一、獨處,是紛擾生活的最高炫耀

張愛玲在《半生緣》中說:

“中年以後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

“為什麼那麼多人到了樓下,不立即下車上樓,反而要在車裡坐很久?”

一個高贊的回答引用了《愛家·親密有間》的視頻,其中一個男人是這樣說的:

可能到樓下了,抽支煙,感覺好像把自己心情平複一下,可能她覺得我不夠努力,我還是比較難做到她的要求,要說這個家庭其實也面臨挺大的一個壓力,老人看病又非常花錢……

為什麼一個人有時候會喜歡獨處(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獨處)1

簡單的幾句話,卻非常紮心。

其實,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會漸漸發現,越長大,我們的時間就越不屬于自己。我們幾乎把所有的時間貢獻了給了親人、朋友、工作,唯獨沒有留出足夠的時間給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的無可奈何。

一個安靜的空間,卸去一天的疲憊,給自己一個獨處的空間,釋放自己,溫潤滋養,似陶淵明那般,在經曆了人世間的紛紛擾擾後,邁入鄉間,耕辟屬于自己的一片田園,在車裡,亦或是廁所,亦或是房間裡,片刻的獨處,我們便可以盡情釋放自己所有的情緒,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

但這樣的獨處,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種奢侈,而且難以企及。

賈平凹聲名鵲起後,許多人慕名而來,這樣的輝煌熱鬧,讓他越來越害怕“敲門聲”。因為他不好意思拒絕,所以隻能迎接這些賓客,自己的生活節奏也因此被打亂。

後來,賈平凹染上了乙肝病毒,這也成為了他拒絕别人叨擾的理由,偶爾有不知情的人到訪,得知他得到了病,便匆匆告辭。

賈平凹也因此得到了屬于自己獨處的時光,身心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舒展。

餘生不長,生活紛擾難免。

獨處,是成年人最貴的奢侈品,是最高的炫耀,值得好好珍惜。

二、獨處,是自我提升的黃金時間

人終究是要孤獨地走完這一生,在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一直無時無刻的陪伴在我們身邊。

人總會有一段時間,孑然一身,在孤獨中度日,在孤獨中疲倦。

但也許,這些看似孤獨的日子,實際上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般難熬。

孤獨未必會毀掉一個人,但可以豐富一個人。

當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時間在流動,空間在靜止,這樣的時間和空間,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

《孫子·謀攻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同樣,在生活中,如果不了解别人,也不了解自己,整個人生很難圓滿。

而獨處,實際上就是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機會。

成功的機會,往往蘊藏在獨處的時間中。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最終滅了吳國。

蘇武牧羊,耐得住塞苦寒寂寞,最終得以歸朝。

居裡夫人,三年時間反複試驗,最終發現放射性物質鐳。

美國作家梭羅,獨自一人在瓦爾登湖隐居,将時間與筆墨結合,創作了經典的《瓦爾登湖》。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每天在書房獨處6個小時,完成了《物種起源》。

我國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锒铛入獄、身體和精神遭受雙重打擊後,在14年的時間裡,創作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一個人的時候,反而可以讓自己有時間深深地紮進土裡汲取養分,不驕不躁,耐心地面對自己的處境,認清自己,不再迷茫、不再焦慮、不再混亂,為自己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勇敢的面對自己的人生。

每一次獨處,都是在洗滌自己的靈魂,清除紛擾世界的負面影響,能夠真正的沉澱、積累和認識自己。

獨處,讓人有更多的時間審視自己,且不用在不同身份之間轉換,這一刻,真正的自己就會出現。

而那些看似喜歡熱鬧,對他人曲意迎合的人,每當安靜下來,就渴望熱鬧,精神世界大多都是貧瘠的、空虛的。

試問,一個人為了合群,把本來可以用來提升自己的時間,用來構思的時間,甚至用來财富增值的時間,卻用來陪别人,最後隻會得不償失。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樵夫和牧羊人的故事。

某一天,一個樵夫與牧羊人在野外相遇,牧羊人一邊放羊一邊發呆,于是拉着樵夫聊天來打發時間。

樵夫便停下來和牧羊人聊天,一聊就是一整天,等到夜晚,羊吃飽了,牧羊人回家,樵夫卻空手而歸。

樵夫回家後被家人罵得半死,也成了全村人的笑話。

他妻子說:

“你是砍柴的,他是放羊的,你和他聊了一天,他的羊吃飽了,你的柴呢?”

道不同不相為謀,看似攀上了關系,實際上方向越走越偏,對自己沒有任何好處,而且賠進去了很多時間,最後各奔東西罷了。

乾坤,是《易經》最重要的兩卦。

《系辭傳》言:“阖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阖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易經》的運動規律,是一辟一阖,也就是一乾一坤、一陽一陰、一動一靜、一放一收。

阖,是關,是收;辟,是開,是放。一關一開,一收一放,就是“易”之乾坤變化。

合群與獨處,如一放一收,合群是放開自我,獨處是回歸自我。

大多數人,都能放;而隻有少數人,懂得收。

一個人,做到收放自如,才能激活乾坤能量,到達天人合一的境界。

所以說,在合群的狂歡下,學會必要的獨處,能夠讓我們提升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會經曆一段難熬的時光,亦或是仕途不順,亦或是事業轉折,亦或是生離死别,也許看不到未來,甚至連明天怎麼過都不知道,沒有一個能說心裡話的人,沒有一個堅實的肩膀可以依靠,但隻要耐得住寂寞,熬過去這段時間,就會明白,世界上哪有過不去的坎,隻要堅持下去,學會利用這段時間,終究會迎來光明。

而那些成功的人,正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善于獨處,善于抓住獨處的黃金的時間。

為什麼一個人有時候會喜歡獨處(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獨處)2

三、獨處,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能力

在這物欲橫流的社會,一旦身邊多了些魚龍混雜的朋友,人就特别容易被影響,無法堅持自己所堅持的,無法追求自己所追求的,就算能堅持,也沒有以前那麼堅定了。

相對于“獨處”,大家也經常把好人緣,朋友成群,當成一種了不起的能力。

一旦脫離群體,喜歡獨處的人,就會被别人片面地貼上“不合群”“不受歡迎”“高冷”“很孤獨”“性格内向”的标簽。

人類是群居動物,渴望在群體中生活,希望得到群體的支持,社交是無可避免的,誰不渴望身邊圍繞着一群好友呢?

有些人在群體中看似充實,可當繁華褪去,一個人去面對孤獨的時候,自己根本安撫不了的自己空虛,填補不了自己内心的匮乏,仿佛自己的世界瞬間被掏空,甚至認為自己與社會脫節,一分鐘也待不下去,就覺得隻剩下了寂寞與寒冷。

而有些人為了不被貼上标簽,拼命地“合群”,殊不知,當你努力讓自己合群時,實際上是在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思想,一味地降低自己的标準。在迎合别人過程中,慢慢地失去自我,失去自己的個性。

實際上,活得孤獨是人生常态,享受孤獨則是最美姿态。

請相信,在生活裡,要想自己當主角,就必須有孤獨當幕布。

當真正學會享受這種孤獨之後,融入群體時才不會迷失自我,脫離群體時,也不會覺得寒冷寂寞,即使一個人走,也闊步昂首。

心理學家凱利·麥克戈尼格爾認為,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可以讓人冷靜,清醒,這樣更容易受到積極情緒的影響,那些煩惱、焦慮、抑郁的情緒更容易得到釋放與化解。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人之所以需要獨處,是為了進行自我内在的消化與整合。

有獨處能力的人,往往會有一個相對自足的内心世界,而這又會進而影響到他與外部世界的關系。

獨處的人并不是不擅長交際,而是能夠保持獨處的能力。而那些性格孤僻,有自閉症的人群,他們的獨處,隻是找到了他們的世界,并不是我們今天所談的“獨處”,也不能稱之為“孤獨”,因為他們病了。

所以說,獨處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智慧,但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并不多。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中,有清醒的頭腦,能夠掌控自己身體及思維的人,既可以擁有内在資源、可以享受獨處,又能恰當交際的人,都是高手。

獨處意義上的孤獨如同一把雙刃劍,如果運用的好,人生會輝煌而燦爛。

正視這種意義上的孤獨,并合理的運用這種力量,偶爾的“孤獨”,正是提升自己的機會。

能夠忍受這種孤獨,不懼怕别人的質疑,堅持自我,人生就會通透且清醒。

擁有了這種能力,在人生的岔路口上,往往能夠做出正确的選擇。

明白了獨處意義上的孤獨,再回想那些曾經最孤單,最無望,最失落,最安靜的經曆,其實都不是你最潦倒的時光。

當你學會憋着這口氣,最終就能獨自上岸。因為你耐住了孤單,扛過了無望,不再怕失敗,也學會了與安靜為伴。

法國作家西爾萬·泰松在《在西伯利亞森林中》一書中,引用了《海伯利安》的題詞,“不要任由自己被廣闊壓垮,能将自我幽閉在最狹小的空間中,神明恰恰蘊育于此。”

給自己一個獨處的時間吧,偶爾“孤獨”一下,試着和自己的内心、自己的靈魂去相處,會是一種難得的靈魂體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