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新月如鈎城市夜景

新月如鈎城市夜景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19:19:26

來源:【濟南日報-愛濟南】

新月如鈎城市夜景(佛山與鵲華倒影印水面)1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這是清代山東學政劉鳳诰撰寫的一副名聯。不可思議的是,一城山色與明湖竟然還會融為一體,造就“佛山倒影”這一千古奇景。而将佛山倒影之景播揚天下的,是一位清代的文人劉鹗。他在《老殘遊記》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隻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裡面,仿佛宋人趙千裡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十裡長的屏風。正在歎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已澄淨得同鏡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裡,顯得明明白白。那樓台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一個千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

其實,在老殘之前,早有不少吟詠佛山倒影的詩句:“佛山影落鏡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明·李中行《遊明湖》)“倒影搖青嶂,澄波映畫樓。”(明·劉敕《大明湖》)“十裡秋光玉鑒開,日看千山倒影來。”(清·鐘廷瑛《明湖棹歌》)“平涵千畝碧,倒見數峰青。”(清·王初桐《大明湖》)“佛山倒影入湖來,湖上看山日幾回。”(清·朱崇道《明湖竹枝詞》)“山影堕湖滿,舟行岚氣通。”(清·周樂《王蘊之約同遊湖》)“佛頭青蘸半城波,剪取秋雲萬幅羅。”(清·黃恩彤《明湖竹枝詞》)“南山亦靓好,畫屏供倒插。”(清·劉鳳诰《泛舟大明湖》)“颠倒南山影,屈注濟水脈。”(清·劉鳳诰《雪後蔣伯生諸君子邀往湖上看月》)

從劉鳳诰的詩句看,佛山倒影又叫南山倒影。描寫湖中山影最生動的要數清代嘉(慶)道(光)間本邑詩人周樂,其《春初看湖上山影》句曰:“東風吹皺波粼粼,蘆芽界堤柳條新。風定水作玻璃明,萬山插入青嶙峋。初疑水雲幻奇峰,掩映春湖淡複濃。一片兩片看不定,又疑天外落芙蓉。将無海上山能飛,飛來水底不複歸。不則有人山能移,移入湖心等閑窺。”

新月如鈎城市夜景(佛山與鵲華倒影印水面)2

濟南日報 呂傳泉 攝

胡适與蔡元培是懷疑派郁達夫親見佛山倒影

曆代詩人筆下的佛山倒影不可謂不美,隻是遠不及老殘一部章回小說的影響力。後來的遊湖者尤其一些文化名人,慕名來尋佛山倒影,看不到時,便埋怨老殘虛诳。1922年,新文化運動領袖胡适遊覽大明湖,專門到鐵公祠尋訪此景,可惜不遇。他在《序》中寫道:“《老殘遊記》裡寫景的部分也有偶然錯誤的。蔡孑民先生曾對我說,他的女兒在濟南時,帶了《老殘遊記》去遊大明湖,看到第二回寫鐵公祠前千佛山的倒影在大明湖裡,她不禁失笑。千佛山的倒影如何能映在大明湖裡呢?即使三十年前大明湖沒有被蘆田占滿,也是不可能的事。大概作者有點誤記了罷?”這結論看來有點兒武斷。蔡孑民(蔡元培)的女兒蔡威廉也是那年來的,當時隻有18歲,她的失望與其父的懷疑合拍。胡适是留美哲學博士,蔡元培是北京大學校長,他們的看法代表了一批文化人。

但是,著名作家郁達夫親眼看到過佛山倒影。1934年8月,時為濟南省立高中國文教師的作家李守章,陪同亦師亦友的著名作家、詩人郁達夫和夫人王映霞遊湖,找到一處能夠看到千佛山倒影的地方,指給郁氏夫婦看。千佛山和大明湖之間,隔着一座濟南城,千家萬戶的濟南城廂看不見,而千佛山的倒影卻曆曆如繪。此前,李守章陪其姑丈,江蘇著名教育家顧怡生遊至佛山倒影處,同行的省立高中同事王冶秋(後任國家文物局局長)拍下了大明湖上分明看到千佛山倒影的一張照片。顧怡生在照片上題了四句詩:“影影南山倒入湖,天然寫出不曾誣。蔡家父女空騰笑,崇實還虛博士胡。”李守章講了這件事,還把這首詩背給郁達夫聽。郁達夫會心一笑。在這一天的日記中,郁達夫寫道:“大明湖的倒影千佛山,我倒也看見,隻教在曆下亭的後面東北堤旁臨水之處,向南一望,千佛山的影子便了了可見。”

佛山倒影亦可見于北園的池塘和老城内外的泉池

現小滄浪亭門前有楹聯:“寺柳輕搖滄浪外,佛山倒映明湖中。”小滄浪亭西亦有“佛山倒影”石碑。但是看佛山倒影并不一定非在鐵公祠,而且也不一定非在大明湖。清代詩人孫卿裕《明湖雜詩》曰:“覽勝同登北極台,清風微動濕雲開。湖光一帶明如鏡,認取南山倒影來。”清代詩人黃兆枚《明湖竹枝詞》曰:“北極閣對南山巅,南山嶂開青郁然。飛入湖中作湖色,水影煙霏人在船。”北極台、北極閣也叫北極廟,在這湖邊高台上,也可以看到南山倒影。季羨林先生少時還在北園的荷塘裡親眼看見過佛山倒影。這處荷塘是在鐵公祠之北,而鐵公祠南面的彙泉寺,也能看到這一景觀。清代王仲霖《曆下七十二泉考》記載:“彙泉,在北極台南,彙泉寺間,當楊柳落葉,蘆荻初芽,南山遠印水中,曆下八景所謂佛山倒影也。”

不光在城市北部,就是在市區中心的珍珠泉,也可以看到南山倒影。清代詩人趙銘《澄虛榭偶成二首》之一曰:“空潭欲曉霧迷漫,新霁簾栊怯嫩寒。天影拕藍雲影白,南山一角鏡中看。”澄虛榭就在珍珠泉邊。清代詩人劉鳳诰《次太庵中丞珍珠泉庭前喜雪元韻四首》之一曰:“七十二泉好,靈淵彙北浔。化為珠萬斛,照見佛千心。”而且,在珍珠泉東面的濋泉裡,也有此景。清代詩人朱昆田《丹徒公于濋源堂後穿池種荷,賦詩敬此原韻》詩曰:“數弓營隙地,百指鑿清泉。春漲鴨頭水,光搖魚尾天。鏡中千嶂入,花外一亭圓。拟傍官園住,來耕舜子田。”“丹徒公”即朱昆田的父親朱彜尊,康熙時任山東巡撫劉芳躅的幕僚,他率人在巡撫大堂西北穿池種荷時掘得一泉,後應劉芳躅之請,起名濋泉。“鏡中千嶂入”,是說群山倒影盡至濋泉中。在群泉之首的趵突泉,亦能夠看到佛山倒影。清代順治進士、萊蕪詩人程雲《次趙松雪趵突泉韻》詩曰:“曆遍名川更有無,解衣磅礴任傾壺。佛頭倒插雲全濕,仙掌遙侵露未枯。憑欄豈非臨北海,移舟何必泛西湖。吳興真迹兼佳句,千載追遊意不孤。”“解衣磅礴”意謂氣定神閑、不拘形迹的樣子;“佛頭倒插”,千佛山有群佛,佛慧山有大佛,其倒影印入趵突泉中。濟南西門外東流水的懸清泉(即賢清泉)也有山之倒影。清代詩人張善恒《懸清泉》詩曰:“一水懸空碧,争誇娘子灣。銀河遙墜處,倒影認青山。”

新月如鈎城市夜景(佛山與鵲華倒影印水面)3

濟南日報 呂傳泉 攝

​佛山倒影和鵲華倒影同出詩人宅中的聖水泉

古城南面的佛山将倒影印在古城水面,其北面的華山不甘寂寞,亦欣然擁抱湖泉明鏡。明代萬曆間曆城知縣張鶴鳴《濟南大明湖十首》中,不僅有“佛山影落鏡湖秋,湖上看山翠欲流”的吟詠,亦有“點點青螺華不注,團團飛鏡大明湖”的描述。清代詩人阮元《過華不注山》詩曰:“兩年山下記行蹤,秀澤單椒磴百重……不是明湖開曉鏡,鄂跗誰照碧芙蓉。”後兩句即寫華山影落明湖的景象。清代詩人龍嶺《華不注》詩曰:“濟南之山天下奇,煙鬟雲髻堆迷離……鄂跗照耀明湖上,秀澤單椒郁相望。”“鄂跗”,花骨朵,形容華山的影子像花骨朵一樣印在明湖水面。華山倒影不隻出現在大明湖,還出現在市區中心位置。清代詩人樂鈞《泺源書院葦蕩望華不注》詩稱:“岱宗多兒孫,最小華不注。一朵青芙蓉,欲看不知處。葦蕩偶沿緣,奇峰插煙霧。拔地鳌足撐,刺天虎牙吐……倒影隔湖波,流雲過海樹。峰尖明夕陽,鴉色翻城暮。”泺源書院位于西門裡大街(今泉城路)路北,葦蕩乃暗泉噴湧而成。時書院之北少高大建築物,視野開闊,一覽無餘。“葦蕩偶沿緣”,葦蕩就像在華山邊上。“倒影隔湖波”,葦蕩與華山之間,隔着大明湖,卻能在葦蕩水面看到“華山倒影”。

華山倒影之外,還有鵲華倒影。清代詩人魏乃勷《明湖竹枝詞》曰:“鵲華山色膩如脂,一樣螺寰帶霧披。分取明湖作明鏡,對人長照是蛾眉。”

更有集佛山、鵲山、華山于一方水池者。清代濟南詩人王德容(字體涵,号秋橋)結廬南護城河畔,宅中有聖水泉。其詩友何鄰泉《題王秋橋泉窗茗社圖》句曰:“書屋三間枕碧流,日聽聖水發源頭(泉一名聖水)。”聖水泉也叫胤嗣泉。王德容《春日齋居雜詠》曰:“水底鵲華影倒懸,銀塘似鏡靜淪漣。佛山亦是吾家客,隔郭常來茅舍間。”真是難以想象,鵲華、佛山會常來其齋居的院中泉池做客,山水怎會如此親密?山水與人家又怎會如此親密?大自然将神奇賦予了濟南,毫無疑問,濟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本文來自【濟南日報-愛濟南】,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