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馬嶺河石刻

馬嶺河石刻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08:28:46

馬嶺河石刻(在石頭上繡出萬千世界)1

說起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人們就會聯想到惠安女。惠安女因勤勞能幹和特殊的服飾聞名,而擁有1600多年曆史的惠安石雕同樣久負盛名,素有“中華一絕”之美稱。早在2006年,惠安石雕就入選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5年,惠安被世界手工藝理事會授予為“世界石雕之都”。惠安石雕能夠傳承千年,源于熱愛石雕藝術的工匠。

惠安石雕源自中原,曆經千百年歲月的洗禮,融中原文化、閩越文化、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為一體,汲晉唐遺風、宋元神韻、明清風範之精華,形成精雕細刻、纖巧靈動而又極具審美價值的南派藝術風格,是中華優秀傳統藝術的一朵奇葩。

馬嶺河石刻(在石頭上繡出萬千世界)2

惠安石雕的起源是中原南下的移民帶來的雕刻技藝,唐末王潮墓石雕就是基本傳承了唐代的中原風格。進入宋元時期,泉州刺桐港日趨繁華,海上交通和對外經濟貿易與文化交流頻繁,多元文化在這裡交相融合。此時,閩南各地大規模建造寺廟和石質橋梁,也促進了惠安石雕的發展。

從明末到清中期,惠安石雕逐漸擺脫“一馬平川”、“高舉高打”的中原北方傳統特征,汲取閩南山明水秀的靈瑞之氣,形成鮮明獨特的南派石雕藝術風格,被譽為“清代南派石雕一代宗師”的李周便是這一時期的佼佼者。

馬嶺河石刻(在石頭上繡出萬千世界)3

李周生活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間,他在傳統石雕“針黑白”工藝的基礎上,将繪畫藝術融入石雕,創新發展出影雕工藝。得益于李周的大膽創新,惠安石雕沖破舊規,邁入成熟階段。此後又有蔣姓名匠群星璀璨,大放異彩。他們紛紛走出家門,在福州、廈門、台灣等地及東南亞各地開設石雕作坊,産品大量出口,盛極一時。

在台灣雕藝界曾流傳着“無蔣不成場”的說法,就是說若無蔣姓雕刻師傅擔綱現場藝術制作,石雕作品的藝術品位就難有保障。而這個“蔣”就特指惠安縣崇武鎮五峰村的蔣姓雕刻師傅。蔣丙丁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1953年,蔣丙丁接受陳嘉庚的聘請,擔任廈門集美“鳌園”工程的石雕主要技術員,參與建成了這座舉世聞名的石刻“大觀園”。

近年來,惠安石雕漂洋過海,落戶世界各地。美國的馬丁·路德·金雕像、馬來西亞馬六甲海峽的鄭和雕像、日本鑒真和尚園……都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得到了極高的評價。

馬嶺河石刻(在石頭上繡出萬千世界)4

蔣惠民是惠安石雕工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成長于石雕世家,師承蔣丙丁。為了雕出佳品,蔣惠民常流連于各種古迹,以“做到老,學到老”自勉。他的作品秉承中華傳統美學,汲取石窟藝術之精髓,風格簡約渾樸。他的代表作是台灣中台禅寺内的四大天王雕像,高達12米。

在堅守傳統技法的同時,惠安石雕近幾年來不斷創新。影雕是惠安石雕藝術的典型代表,是用特制的合金鋼針,在青鬥石或黑膽石上或輕或重地鑿出無數小點,猶如“滴水穿石”般,在石頭上繡出萬千世界,像照片一樣栩栩如生,因此有“蘇杭刺繡繡絲綢,閩南刺繡繡石頭”的說法。目前影雕工藝已發展出激光影雕、噴砂影雕等等,影雕作品多次被外交部選為珍貴的外交禮物。

馬嶺河石刻(在石頭上繡出萬千世界)5

手觸曆史、眼觀歲月、耳聽石語,讓人不由贊歎惠安石雕藝人的精湛技藝和虔誠匠心,正是他們的守護與傳承,讓這古老的藝術之花長開不敗。

【在自然中感知天地,于日常中收獲驚喜】

馬嶺河石刻(在石頭上繡出萬千世界)6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華語環球節目中心新媒體

來源: CCTV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