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馬拒西涼單刀退遼東

一馬拒西涼單刀退遼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31 16:23:01

記者 李賀建

曆史上,有些人因為一首歌或者因為一篇著作而名垂青史,如荊轲,如桓寬。

桓寬,字次公,漢代上蔡人,治《公羊春秋》。宣帝時舉為郎,後官至廬江太守丞。其知識廣博,善為文。著有《鹽鐵論》六十篇。

一馬拒西涼單刀退遼東(洋洋萬言留名青史)1

栗東旭繪。

桓寬在曆史上的記載非常少,以至于後世人看到桓寬的資料不過是簡單的介紹和著作的介紹,除此之外,桓寬的家庭、桓寬的生卒年等信息都沒有記載。這也許是因為在戰亂頻發的年代,史官們對于一些實際的記載也難免有疏忽。

《鹽鐵論》之所以流傳于世,一個原因是這本著作在鹽鐵方面的價值,另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本著作裡面富含了太多當時的思想和一些風土人情,具有非常深遠的研究價值,是史學家的最愛。

漢代曆史上有三次重要的會議:第一次是漢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在京都長安召開的鹽鐵會議,第二次是漢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在長安未央宮北召開的石渠閣會議,第三次是東漢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在洛陽召開的白虎觀會議。這三次會議的記錄經過整理出了三本書,即《鹽鐵論》《石渠論》《白虎通義》。

《鹽鐵論》是桓寬根據著名的“鹽鐵會議”記錄整理撰寫的重要史書,書中記述了當時對漢昭帝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的一場大辯論。

昭帝時,下诏将各郡國推舉的賢良文學人士聚集京城,調查民間疾苦。這次聚會上,賢良文學們請求廢除鹽、鐵和酒的官府專營,并取消均輸官。這次會議,以桑弘羊為代表的政府一方,與以賢良文學為代表的民間一方,互相辯論得非常激烈,它實際上是對漢武帝時期推行的各項政策進行總的評價和估計。均輸和平準是漢武帝時期利用行政手段幹預市場和調劑物價的兩種措施,均輸就是在各地設置均輸官,負責征收、買賣和運輸貨物,地方應交納的貢物,折合成錢交給均輸官,均輸官再在各地之間賤買貴賣,調節物價,同時也為國家增加了收入。平準則是官府負責京師和大城市的平抑物價工作,賤時國家收買,貴時國家抛售,抑制奸商的投機倒把行為,穩定物價。

桓寬的思想和賢良文學人士相同,所以書中不免有對桑弘羊的批評之詞。書中語言很精練,對各方的記述也很生動,為現代人再現了當時的情況。

書名雖為《鹽鐵論》,但會議争論的内容,遠遠超出了鹽鐵問題本身,而是對漢興以來在政治、經濟及外交思想文化各個領域方針政策得失利弊的總結。

書的首篇《本議第一》圍繞着對鹽鐵官營“罷”與“不罷”這一中心問題展開辯論,剩餘諸篇就農業、鑄錢、邊防、貧困、治學、用人、尊道、孝養、财利、時弊、水旱、和親等有關問題的施政得失進行了廣泛論辯,成為一部前所未有的綜合性巨著。

全文洋洋灑灑數萬言,辯論雙方的神态雖無多少描寫,但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對話,使讀者感受到人物的禀性,以桑弘羊、田千秋為代表的大夫一方,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出發,堅決奉行以法治國的新經濟政策,認為“邊用度不足,故興鹽鐵,設酒榷,置場輸、蕃貨長财,以佐助邊費”,如果罷黜,則會“内空府庫之藏,外乏執備之用,使備塞乘城之士饑寒于邊”,因而是“虧邊用,損武略”的糊塗之見。

而以文學、賢良為代表的另一方則從百姓疾苦考慮,認為實行鹽鐵官營等政策是“與民争利”,造成“散敦厚之樸,成貪鄙之化”的後果,許多人舍務農之本而逐經商之末,這樣就損害了儒家的教規。他們認為應采取“貴以德而賤用兵”之策,隻要“行仁政”便會“無敵于天下”。于是,施行“法治”還是施行“禮治仁治”就成為辯論雙方争論的實質。

桓寬不惜筆墨刻畫了政治家桑弘羊的風度。身為禦史大夫的桑弘羊不畏群儒的攻擊,以純樸務實的态度陳述各種政策的益處,并嚴厲抨擊對方的迂腐,說他們“不耕而食,不蠶而衣,巧僞良民,奪農妨政”等,這些反駁的言辭,體現了一位政治家、實幹家的遠見卓識。

總之,本書善于運用對話的形式,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全書通篇采用的是對話體。這種手法是先秦諸子散文中語錄體的繼承和發展,其特點是語言具有個性化特征。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桓寬以其高超的寫作技巧,通過人物語言運用中句式的語氣、停頓、節奏等一系列變化,避免了行文的呆闆與單調,如聆聽人物口吻,如見人物情态。辯論雙方或直抒胸臆,無所顧忌,或以古喻今,以物喻人;忽而反诘質疑,忽而冷笑以對;有時以對句出現,有時則散整相間。讀來朗朗上口,妙趣無窮。

《鹽鐵論》裡面有不少名言警句,有後人就總結出了《鹽鐵論》十大金句:謀及下者無失策,舉及衆者無頓功;滿而不溢,泰而不驕;言之非難,行之為難。故賢者處實而效功,亦非徒陳空文而已;多見者博,多聞者智;拒谏者塞,專己者孤;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茂林之下無豐草,大塊之間無美苗;衣缺不補則日以甚,防漏不塞則日以滋;世不患無法,而患無必行之法;任能者責成而不勞,任己者事廢而無功;至美素璞,物莫能飾也。

其實,書中并不僅僅是隻有這十句金句,還有不少句子即使放在今天也還有啟發意義。如,“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随事而制。”意為聰明的人會根據時期的不同而改變行事策略,智慧的人會随着事情的不同而改變處理問題的方法。像這樣的句子《鹽鐵論》還有很多。

細細讀《鹽鐵論》,還能了解到過去古人的生活狀況。《鹽鐵論》中就有一段這樣的記載:“飾幾杖,修樽俎,為賓,非為主也。”在舉行宴會前,主人通常要打掃房屋,清洗宴飲器具,以示對來賓的尊敬。在宴會開始前,主人要在門前迎接客人,然後“揖讓而升”,否則就會被人認為是失禮。

如此看來,《鹽鐵論》還是一扇窗子,透過它,可以回望強大的西漢王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