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自然災害頻發或加重的原因

自然災害頻發或加重的原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9 22:11:55

極端天氣帶給人類毀滅性打擊起因卻是我們人類自己兩三年前,北美和歐洲地區的急流出現了非常極端的持續性異常,而這支貫穿全球的西風氣流在美國的東部地區異常偏南,使極渦的影響範圍擴展到比往年更偏南的地區,結果導緻美國東部大約三分之二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過去幾年全球範圍内出現了大量極端天氣,據科學家推測,用不了多久,極端天氣現象很有可能成為一種常态,到時候人類将會面臨巨大的災難。極端天氣下人類無法正常生活,而且極端天氣很難預測到,導緻受災地區損失慘重,而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

一、極端天氣帶來的毀滅性打擊

自然災害頻發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災害頻發誰是罪魁禍首)1

極度幹旱

自然災害頻發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災害頻發誰是罪魁禍首)2

海嘯頻發

兩三年前,北美和歐洲地區的急流出現了非常極端的持續性異常,而這支貫穿全球的西風氣流在美國的東部地區異常偏南,使“極渦”的影響範圍擴展到比往年更偏南的地區,結果導緻美國東部大約三分之二的地區異常寒冷,五大湖的冰蓋面積迅速擴大,達到曆史第二的記錄,而這樣的極端天氣在世界各地都上演着。

自然災害頻發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災害頻發誰是罪魁禍首)3

極寒天氣

兩次特大暴風雪襲擊了亞特蘭大,導緻該市癱瘓數天之久。頑固的高壓脊長期盤踞在加利福利亞州的上空,造成有史以來最溫暖的的冬天,然而導緻加利福利亞州發生了18世紀末以來最嚴重的的幹旱,直接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可見極端天氣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這種怪異的天氣現象是人為無法控制的。

自然災害頻發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災害頻發誰是罪魁禍首)4

英格蘭和威爾士也經曆了從1766年以來最潮濕的冬天;2014年1月挪威遭遇了史無前例的森林火災;正在舉辦冬奧會的俄羅斯索契也遭遇冰雪融化對滑雪場造成了破壞,導緻冬奧會暫停。2014年5月波黑整個國家大約三分之一都因為極端天氣而面臨洪澇災害。

自然災害頻發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災害頻發誰是罪魁禍首)5

自然災害頻發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災害頻發誰是罪魁禍首)6

2010年,俄羅斯經曆了曆史上最嚴重的高溫熱浪,超過55 000人因此死亡。與此同時,巴基斯坦經曆了有史以來損失最慘重的洪澇災害。在2011年,美國俄克拉瑪州經曆了美國各州曆史上最炎熱的夏天。2012年,在美國發生的幹旱也創下了曆史,這是美國從1930年以來損失最慘重的一次。

自然災害頻發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災害頻發誰是罪魁禍首)7

自然災害頻發或加重的原因(自然災害頻發誰是罪魁禍首)8

在氣象學中,對于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一個明确的定義:由超出一定阈值的天氣氣候極端值直接或間接導緻的影響人類社會和生态環境的某種自然災害發生的事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降水、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幹旱等幾類。一般是50年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對人類社會和生态環境産生巨大負面影響。

二、極端天氣是人類引發的

人們常常埋怨天氣喜怒無常、不解人意,殊不知極端天氣頻發的背後,是人類的加碼,極端天氣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科學界已經就此達成共識,由于發達國家長期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氣體導緻溫室效應,近百年來,全球經曆了以變暖為主要特征的氣候變化。而氣候變化正是引發極端天氣增加的原因之一。随着全球氣候變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出現呈現出增多增強的趨勢。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在全球範圍内表現明顯。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暖事件增多,冷事件減少;高溫熱浪發生頻繁,持續時間更長;陸地上的強降水時間增加;歐洲南部和非洲西部的幹旱強度變得更強,時間更久。

據科學家分析,地球變暖,使得大氣中水汽含量增加,水分循環加劇,導緻幹旱、洪澇等氣象災害的強度和頻次明顯增加,極端氣象災害接踵而至——過多的降雨、大規模的幹旱和持續的高溫,加劇水資源的不穩定與供需矛盾。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稱,人類引起的氣候變化已經開始對極端天氣事件造成影響,在未來幾十年間,極端天氣的破壞力将增加并造成更大的财産損失。

極端天氣帶給人類毀滅性打擊 起因卻是我們人類自己對于我國而言,專家介紹,近幾十年來,我國區域極端天氣災害增多,雖然有其特定的氣候變化背景,但不排除人類活動的影響。初步研究指出:2012年“7·21”北京特大暴雨和2013年華東夏季持續性熱浪加上今年我國鄱陽湖幹旱等極端天氣事件,有可能是人類活動導緻溫室效應增強的後果。在未來全球增暖背景下,所有模式都預估:未來,我國區域極端事件将繼續增加,最明顯的是,高溫熱浪天氣和極端幹旱事件将明顯增加。

今年夏天以來,北半球多地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普遍而持久的高溫。異常高溫加劇旱情,導緻河水斷流、幹旱持續、林火頻發……從電力到農業,多個行業明顯受到高溫幹旱天氣影響。

三.如何應對極端氣候,我們準備好了嗎

  據世界氣象組織介紹,今年7月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3個7月之一。法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國家部分地區7月均出現40℃以上高溫。據美國國家氣象局消息,今夏美國各地有超過1億人口處于各類高溫警告地帶。日本一些城市刷新高溫紀錄。韓國酷暑天氣提前到來。在中國, 7月下旬以來,南方地區出現1961年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影響範圍最廣、平均強度最大的高溫少雨天氣,旱情快速發展,疊加高溫熱害,給秋糧生産造成嚴重威脅,農業抗旱減災形勢異常嚴峻。

世界氣象組織從衛星圖像上監測到,今年夏天歐洲正在經曆的熱浪加劇了阿爾卑斯山冰川的消融,造成破壞性影響。更有登山者發現,阿爾卑斯山冰川的大面積消融使多年來被冰雪覆蓋的一架1968年失事的飛機殘骸露出。冰川消融是世界氣象組織氣候狀态監測的關鍵指标之一。據專家介紹,冰川非正常消融,可能導緻某些國家和地區淡水資源供應緊張;過長時間的炎熱可能會影響到凍土層,給基礎設施帶來結構性破壞;另外,還會導緻人們對非傳統的洪澇災害等應對不足。

專家将北半球今夏的高溫“炙烤”模式歸因于氣候變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評估報告稱,最近50年全球變暖正以過去兩千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氣候系統震蕩變化加劇。中國國家氣候中心分析稱,全球變暖是北半球高溫熱浪事件頻發的氣候大背景。

世界氣象組織認為,受氣候變化影響,預計未來極端高溫将出現得更頻繁、更強烈。如果溫室氣體排放繼續上升,全球變暖幅度将會更大,目前所經曆的隻是“未來的前兆”。英國氣象局科學家表示,氣候變化帶來的結構性風險正在迅速增加,“極端天氣事件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到21世紀末,它們将不再是極端事件”。

高溫幹旱也對人類健康提出新的挑戰。世界衛生組織負責環境、氣候變化和健康事務的官員瑪麗亞·内拉表示,由于熱浪再加上嚴重污染,特别是在那些缺乏高溫應對手段的大城市中,人們患呼吸道和心血管等疾病的風險将加劇,氣候變化正在嚴重影響人類健康。

如何應對氣候變化?世界氣象組織專家彭濤湧認為,最主要的方向之一是提高人類自身的韌性恢複和适應能力,因為有些變化可能無法避免,不可抗拒,況且變化本身同時存在正反效果,應全方位謀劃應對,揚長避短。

彭濤湧說,不論程度如何,氣候變化已經常态化,換言之全球已經進入新的氣候狀态,與人們的生産生活已經深度融合,風險也自然地在增加。

彭濤湧認為,現在普遍認為二氧化碳過度排放導緻了氣候變化,這在科學上是合理的,是基于長期對觀測資料的統計分析而得出的判斷。

他表示,重視氣候變化問題,需要從現在開始采取果斷措施,如短期實現碳中和,長期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和加速向可再生能源過渡等;另外,在生活環境建設方面,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實現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共存,并深入開展地球系統探測和研究,全面正确認識地球系統各圈層對氣候系統的影響和關鍵作用,并作出有效預測預報,應用到生産生活的規劃和布局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