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教案有關人格發展

教案有關人格發展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09:30:46

《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教案

一、教學目标

(一)知識與技能:

1.學生能熟記個體身心發展的5個規律,并理解每一個規律的定義。

2.學生能将每個規律與相應的教學啟示一一對應。

(二)情感态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學習本部分内容,從中體會更多教育學生的方法,改變已有教育理念,樹立科學的教育觀。

二、教學重點

學生能理解每一個身心發展規律的定義,以及每個規律給我們的教學啟示。其中,順序性、階段性、不平衡性作為重點講解。

三、教學難點

順序性和階段性的區别、不平衡性與個别差異性的區别等是本部分内容的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談話,導入新課

通過回顧之前所學章節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因素,得知學校教育在個體的身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而學校教育主導作用的發揮必須遵循個體身心發展的五條規律,從而引出本部分内容,同時介紹說明本部分内容的知識框架、從而使學生初步建立對該内容的整體感知。

(二)講授新課

具體講解會按照五條規律的先後順序,由淺到難,循序漸進的講解。先讓學生對這5個規律的定義有個整體感知,接着通過提問及舉例的方式幫助學生消化相關知識,理解所學内容。

1.順序性的講解:會分别從身體和心理方面舉例子:

身體方面的例子會設置兩個問題。

問題一:胎兒在母體發育過程中先發育什麼?

學生一般會回答出錯,接下來可以具體講解身體發展的順序:小孩一般先發育心髒,然後再發育四肢,即由中間到四肢的順序。

問題二:結合圖片提問學生,小孩出生後,大動作會怎樣發展?

這個問題學員基本都會回答正确,可以順其自然的進行講解:先會翻身,後會爬,再會坐,接着坐,最後才開始走和跑。

問題三:結合圖片提問學生,小孩出生後,神經系統會怎樣發展?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得出,人的神經系統會随着年齡的增長遵循一定的順序而不斷趨于成熟。

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明白孩子的身體發展是按照一定順序進行的。

心理方面的例子也會設置兩個問題

問題一:小孩出生後,首先具有的是情緒還是情感?

這個問題學生一般會答對,簡單解釋一下即可:小孩剛出生就會哭鬧,這就是情緒的體現,與爸媽等親人在一起時間久了就會産生情感。由此判斷出,先有情緒,再有情感。

問題二:小孩先具備機械記憶還是意義記憶?

這個問題學生也基本能回答出來。接下來可以舉例進一步解釋:兩三歲的小孩有的能背誦很多唐詩,但很容易忘,這是機械記憶。孩子上學後真正學習并理解了詩中的意思,便不容易遺忘了,這便是意義記憶。

接下來總結一下,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的發展,都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進行。這裡的順序性更強調由低到高,由量變到質變的不可逾越性。所以,順序性給我們的教學啟示就是:教學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能拔苗助長或陵節而施(陵節而施在前面已講過)。

2.階段性的講解:首先介紹階段性的含義,同時強調階段性與順序性的區别。順序性更強調方向性,而階段性是在順序性的基礎上,将由低到高的發展順序切成幾個階段,它更強調每個階段裡面的具體特點和發展任務。可以舉例說明,設置兩個問題:

問題一:目前學校現有的學段有哪些?

該問題學生基本都能回答,主要有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

問題二:每個學段的發展任務是什麼?

這個問題基本都不會。接下來教師可以解釋:學前教育的發展任務主要是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初等教育是進行基礎教學,學會讀、寫、算等;中等教育是形成學生正确的三觀;高等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及研究能力。由此,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學段學生的特點和發展任務是不同的,這就是體現了身心發展的階段性。

同時再向學生舉例,人的一生可以分為嬰兒期、幼兒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在每個時期學生呈現的總體特征,發展任務都不相同。

既然人的身心發展是有階段的,那麼我們在教學中如何做?繼而引出我們的教學啟示:教學中分階段教學,不能搞“一刀切”或“一鍋煮”。

3.不平衡性的講解:會舉兩類例子,兩種具體表現分别設置一個問題。

問題一:每個人的身高在什麼時期發育比較快?

學生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一般是不的。大部分人知道青春期的身高會發育比較快,很少人知道新生兒的身高發育也是特别快的。此時,學生會整體有個對比,這兩個時期很快,那其他時期肯定是相對緩慢的。進而理解“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問題二:結合圖片提問,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發展的快速時期是哪個年齡段?

該問題大部分學生都不知道答案。教師可以進行解釋:經研究顯示,2歲-3歲是口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歲-5歲是書面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所以建議父母在孩子發育到兩三歲的時候,由于孩子有學說話的需求,家長應和學生多溝通。在孩子發育到四五歲的時候,多讓孩子讀繪本讀物。此時,學生也能理解不平衡性的第二種表現“不同方面所達到的某種發展水平或成熟的時期是不同的”的真正含義。

問題三:結合圖片提問,“狼孩”長大成人後重返人類社會為什麼不能适應?

該問題大部分學生都不能明确說出答案,教師可以解釋: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需要和周圍人群進行交流,但狼孩已經錯過了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因此,不能适應周圍人類環境。

既然人的身心發展不平衡,那我們在教學中該怎麼做呢?繼而引出關鍵期的概念以及給我們的教學啟示:在教學中一定要抓住學生發展的關鍵期。

4.互補性的講解:互補分為生理和生理互補及生理與心理互補。生理和生理互補,盲人雖然看不見但聽覺和觸覺特别好或者有些人手部殘疾腳部卻很靈活。生理和心理互補,身殘志堅的例子會通過張海迪或海倫凱勒進行講解,根據這些例子引出教學啟示:在日常教學中,也要根據學生的積極因素克服其消極因素,進行揚長避短或者長善救失。

5.個别差異性的講解:先讓學生尋找教室中有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并詢問這體現了什麼規律。再通過講解學生來自于千家萬戶,有着不同的家庭環境,背景經驗,性格特征,氣質類型。由此啟發學生“個别差異性”是不同人之間的對比,進而引出教學啟示:教學中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

所有的規律講完之後,讓學生嘗試說出順序性和階段性的區别、不平衡性與個别差異性的區别,以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如果有些學生仍然講不明白,教師可以進行總結:順序性與階段性的區别在于,順序性強調由低到高、由量變到質變的不可逾越性,而階段性更強調每個學段内學生有自己的特點和發展任務;不平衡性與個别差異性的區别是在于,不平衡性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對比,而個别差異性是不同人之間的對比。

(三)複習鞏固

課件展示, 重述本部分内容的考試形式及重難點,并給出以下總結:

教案有關人格發展(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教案)1

闆書設計

教案有關人格發展(個體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教案)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