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陽節的起源主要有三個不同的說法,一是來源于《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二是來源于古代豐收祭天的活動,三是來源于古代的祭祀火星儀式。
2、《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所以這一天為重陽日。在中國古代人的觀念裡,雙九代表着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因此古人都十分重視重陽節,每年在重陽節的時候都要舉辦隆重的宴會。
3、豐收祭天,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在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在西漢時,人們就有在九月九日插茱萸、喝菊花酒的習俗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有了重陽節求壽的習俗,同時還要舉辦大型的宴會。
4、古代的祭祀火星儀式,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竈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迹。随着社會的發展,人們早已經沒有祭火的習俗了,但是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候變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重陽節登高避禍的習俗就一直存在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