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窮鄉的一曲獨特音樂“河曲民歌”

窮鄉的一曲獨特音樂“河曲民歌”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00:34:01

  河曲是山西地區一種非常流行的民間藝術,由于地處黃河彎道,山西的河曲曆史上交通阻隔,老闆姓災難深重,這一些特殊的人文地理形成了老闆姓們每年春去冬來。每個人對于河曲文化的了解都不太相同。

  那麼,大家對于河曲有多了解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河曲民歌的曆史溯源

  河曲民歌屬山歌體裁。它形成于何時尚無确定,但在山曲基礎上形成的“二人台”,據考已有二百年左右的曆史。方志中就有明代河曲“戶有弦歌新治譜,兒童婦老盡歌讴”的記載,足見其歌唱傳統的久遠。河曲縣曆來以農耕為本,曆史上十年九旱,饑荒嚴重,交通閉塞,逐步構成了民俗民間文化生長和傳承的特殊地理環境,從而孕育和催生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河曲民歌這一珍貴的藝術品種。河曲民歌經曆了上千年的曆史傳唱與孕育期,久唱不衰。

  河曲民歌的藝術特色

  河曲民歌吟唱内容十分豐富,涵蓋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它“見什麼唱什麼,想什麼唱什麼”,盡顯地方民俗風情。它采用比興、反複、排比、重疊、對稱、雙關、誇張等手法抒發生活的喜怒哀樂。河曲民歌旋律簡單、優美,音程跳度大,音調高亢、遼闊,節奏比較自由,口語化的裝飾音較多,具有鮮明的山歌風味。同時,河曲民歌唱詞内容深刻,曲調豐富,在詞曲結構方面采用上下句體式,上句起興,下句表情,往往一個上下句就揭示出一種深邃的感情狀态或描繪出一種逼真的生活畫面,像“山在水在石頭在,人家都在你不在”、“聽見哥哥唱上來,熱身子撲在冷窗台”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河曲民歌中的經典——《走西口》

  《走西口》是河曲民歌、乃至山西民歌中最着名的一首,民歌《走西口》是從二人台《走西口》轉化而來的。《走西口》有很多版本,或長或短,一劇多曲,但叙述的都是鹹豐五年,一個名叫孫玉蓮的女子送别新婚丈夫太春走西口時的情形。西口路上一幕幕的悲歡離合、生離死别情景讓河曲人感受頗多,意味頗多,于是有感而發終成大曲。其實,物質上的窮困絕非精神上的貧乏,枝繁葉茂的民間藝術往往就根植于窮鄉僻壤的瘠地旱田裡。情感與真誠才是藝術的第一營養液,藝術何嘗有窮鄉與富鄉、僻壤與中樞之别。通都大邑較之晉西北偏隅一陬的河曲繁華富饒得多,但其地域卻無論如何也産生不了如《走西口》這樣經典的河曲民歌名曲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