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潮汕清明習俗大盤點

潮汕清明習俗大盤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20:44:23

  清明習俗各式各樣,共同點是都要祭祀祖先,不過祭祀要用的東西是個有講究,還有就是吃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吃寒食。對各地的習俗你又了解多少呢?想不想豐富一下你的認知呢?有興趣的話就跟着小編一起看看廣東文化吧。

  上墳挂紙

  “挂紙”,也即掃墓,祭祀先人。這是潮汕地區一項很普遍的民俗活動。清明節祭祀先人,源于古代寒食節。按曆法計算,寒食應在清明節前兩日,第三日才是清明,晉朝陸棚的《邺中記》上講了這麼一個故事:重耳流亡國外十餘年,得介之推輔佐,才得以回國掌權。

  介之推回國後不願當官,隐于山中。重耳燒山逼他出來,子推甯願抱木而死也不願出來。重耳哀之,便在介之推死難之日(3月5日)禁煙寒食以紀念他。後來,人們紀念自己的祖先也在這一天進行。其實,寒食是上古遺風,原與介之推沒有關系。早在《周禮·司帽氏》便有“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國中”之制度。《呂氏春秋·仲春紀》也說:“是日也……無焚山林。”

  潮汕人将掃墓稱為“挂紙”。掃墓者到了墳地,把墳上的雜草除盡,墳堆上土少的地方再用土填起,然後把水果三牲餅食排列好,把小酒杯添滿,再上香緻意,接着用五彩紙條遍插墳頭。潮人這一種刁俗,與中原古俗大緻相同,白居易《寒食野望》詩雲:“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累累春草綠。”因為紙錢沒燒成灰,才有“風吹曠野紙錢飛”的景象。

  北宋歐陽修在《五代史·周本紀論》中說:“寒食野祭而焚紙錢,居喪改元而用樂,則禮樂政刑,幾何不壞矣?”可見掃墓而焚紙錢是不合乎當時的禮制的。掃墓不焚紙錢之風則有可能源于寒食禁煙的古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