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傳統習俗之湖南結婚習俗

傳統習俗之湖南結婚習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15:48:38

  中國地大物博,文化源遠流長,這些使得中國古代的婚禮習俗也因地而異的呈現缤紛狀态。湖南的結婚習俗也很多,而且聚居在湖南的少數民族也不少,但現在小編隻重點介紹湖南漢族的結婚習俗,僅供大家加深對湖南文化的了解。

  湖南婚嫁習俗之漢族:

  舊俗有說媒、相親、換庚、定庚、過門、拜堂、鬧房、回門等成套儀式。将兒女生辰八字寫于紅紙内,由媒人轉交對方稱“換庚”或“發紅庚”,如合庚順利,則互送信物,稱“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為送布鞋、襪底、鞋墊各一雙。擇吉迎親謂之“過門”,互索彩禮、嫁妝。拜堂合卺,行禮為儀,進入洞房還有鬧房的習俗,鬧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帶,還流行哭嫁之風。出嫁前一兩天,甚至半個月,就開始唱“哭嫁歌”。

  在湘南嘉禾縣,更發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罵媒歌、分離歌、送别歌、射歌(曆歌)、耍歌、媒婆苦歌、童養媳歌等,采取坐唱、輪唱、合唱、長歌等形式,還有載歌載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盞、香火、走馬、劃船、賣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時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在少數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擇偶、定親和婚禮比漢族要豐富多彩,有許多還保持着原始古樸的特色。

  少數民族青年互相結識、物色對象常在喜慶節日或趕集赴會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趕秋的歌會活動,侗族的“玩山趕坳”,都是青年男女聚會交友的極好機會。湘西苗族還有跳月之風,童男處女于清風月夜,到林中山巅,對歌跳舞。情投意合者,雖不相識,亦可相約訂婚。

  一些少數民族青年男女的定親别有風味。隆回瑤族訂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紙傘,女家有意則将用各色花布和絲線紮好的12個三角形的絲線布坨,纏吊在紙傘的撐骨上;懷化侗族則是刺雞定情,在月色皎潔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夥伴陪同相會,男方将帶來的大公雞雞冠刺破,把雞血滴入酒中,雙方飲酒盟誓,永結同心。

  少數民族的婚禮各有一套禮儀,歡快熱烈,極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禮中,要舉行洗“和氣臉”的儀式。新娘到達夫家時,男方的長輩端來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隻銀手镯,新娘和夫家人共用這盆清水洗臉。據說,洗了“和氣臉”,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處。

  湖南婚嫁習俗之哭嫁:

  哭嫁是湖南省部分地區的習俗,特别是郴州、永州、衡陽一些地區婚嫁習俗中的重要一項婚俗。

  哭嫁,不僅是出嫁姑娘個人哭,而且母女同哭,伴嫁姑娘同哭、對哭。你哭一聲,我哭一句,滿面淚流哭成一團。要是不知道結婚的看到這種場面,以為遭受到了不幸傷心而哭。

  哭的内容步驟繁瑣且多,如哭爸媽、哭舅爺舅娘、哭弟弟妹妹、哭爺爺奶奶等等,要是在現場看的話估計你也會跟着哭起來,那場面相當的震撼。也有把出嫁前晚的禮儀、開臉、梳頭、祭祖等各項儀典,作為哭嫁内容的。

  到了晚上,哭嫁到達高潮。出嫁姑娘與伴嫁姑娘一道,按出嫁禮儀,一項一項哭,幾乎哭個通宵。哭嫁,是表達傾吐心腸的方式,也與傳統哭了才會家道興盛,哭了娘家郎家才紅火的信念有關。

  哭嫁的語句寓意情深,哭法與往常的哭法不同,即非号哭,又非低泣,而是一種演奏式的哭唱,從慢到快地重複着。會哭,人譽是有教養的表現,是以往在伴嫁中訓練的結果。更有甚者有一些人職業就是哭,比如把它們請來當伴娘或者伴郎。

  1949年後,哭嫁的婚俗逐漸消失。不過在某些偏遠地方現在還保留這項習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