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老的藝術氣息--北京皮影戲

古老的藝術氣息--北京皮影戲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17:09:57

  北京的皮影戲是咱們中國的一門非常古老的傳統藝術,老北京的百姓也把它們稱為“驢皮影”。這門藝術也伴随了我們祖祖輩輩們度過了許多歡樂的時光。現如今也漸漸地稱為了一種公益片。那麼,大家對于北京皮影戲是否了解呢?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從城市文化的角度一起來尋找答案吧!

  北京皮影的曆史發展

  皮影戲從有文字記載到現在,已經有1000多年的曆史了,相傳明代即有,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舉辦百戲大會,皮影戲參加了演出。自明中葉從蘭州和華亭先傳入河北涿州、後再傳到京西、北郊農村,然後入城并形成東、西城兩派。清代北京皮影已很普及,除深受農民、市民歡迎外,還進入到宮廷。康熙時,禮親王府設有八位食五品俸祿的官員專管影戲。嘉慶時,逢年過節等喜慶日子還傳皮影班進宅表演。當時的北京影戲班白天演木偶,夜晚則于堂會唱影戲,有不少京劇演員也參加影戲班演出。

  北京皮影的制作工藝與藝術特征

  制作皮影人的民間傳統工藝方法,整個過程要經過制皮、描樣、雕镂、着色、熨平、上油、訂綴等幾個細緻複雜的過程,其中雕镂是最重要的過程。先刻頭帽後刻臉,再刻眉眼鼻子尖,服裝發須一身全,最後整裝把身安,刻成以後再上色,整個制作就算完。刻成以後,在皮影人的四肢關節等處用線訂綴起來,連上鐵杆,再用一皮條包圍在上身的脖領處作為安裝影人頭的插口,在脖領前訂上一根鐵絲作為支撐影人的主杆,在兩手端處用線各拴一根鐵絲為耍杆,插上影人頭後,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北京皮影以線刻見長,自清中葉後,在造型上借鑒京劇,出現了生、旦、淨、醜、末的臉譜。正是藝術家們一代代人的努力,才使得皮影藝術不斷的繁衍、發展。當皮影演員可不容易,除了唱、念,還得會操作影人,影人的動作、神态最能看出演員的功夫。這一招一式,看上去得像那麼回事。雖說皮影戲這功夫在手上,可心裡和眼裡的功夫可不是三兩天能夠練出來的。

  北京皮影聲腔吸收了昆曲、京劇、曲藝等北京地方劇、曲種的聲腔、曲調,一段唱段中巧妙地融進多種聲腔曲調,形成了北京皮影特有的聲腔藝術特點。過去,表演皮影由藝人在幕後一邊操縱皮影一邊演唱,并配以音樂。一個戲班六七個人和一箱皮影就能演三四十場戲,演出完畢,全部行頭裝箱就走,輾轉十分便捷。演皮影戲的設備非常輕便,所以戲班流動演出的優勢很強。

  北京皮影藝術給北京文化與文藝舞台增添了古色古香的品味,它深受北京人,特别是老人和小朋友的喜愛。北京皮影繼承了西派皮影藝術的特色,善演神話、武打和寓言劇,久演不衰的保留劇目有幾十出,都以唱腔委婉、表演細膩而着稱。事實上,北京皮影不僅受到中國人的喜愛,外國朋友也很着迷,甚至很多精美的皮影人被國外博物館收藏。多少年來,古老的皮影藝術都煥發着青春的活力,豐富着人們的文化生活,把人們帶入一個完美的藝術世界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