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獨具感染力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

獨具感染力的新疆維吾爾木卡姆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19:50:08

  木卡姆是新疆維吾爾族人民通過運用音樂、文學、舞蹈、戲劇等方面的語言所展現的藝術形式,它也代表了維吾爾族人民活潑絢麗的民風民俗及高尚的情操。下面的新疆文化為您帶來具有感染力的木卡姆,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十二木卡姆的源流,從時代和地域因素上講主要有兩點,一是由古代流傳下來的傳統音樂的基礎上發展成的套曲和歌曲;二是地方音樂,即庫車、喀什、吐魯番、哈密和和田音樂以及刀郎音樂。這種時代和地域因素相互交織滲透,渾然一體,形成産生于維吾爾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民族特征、道德觀念及其心理素質的民族調式特點。這種特點則是通過獨特的音樂形式、演奏方法以及獨特的演奏樂器加以體現的。

  “木卡姆”正式納入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是與一位偉大的維吾爾族女性--阿曼尼薩(公元1533-1567年)密不可分的。1547年,酷愛音樂和詩歌的阿曼尼薩,成為以新疆莎車為國都的葉爾羌汗國的王後。

  而國王阿不都熱西提汗是一個學問淵博、雷厲風行的可汗。他是詩人,是樂師;他熟識波斯文、突厥文詩歌,懂得希臘音樂(毛拉穆薩《安甯史》)。他在位的年代(1533-1570年),由他主持重新擴建了喀什噶爾皇家伊斯蘭經文學院(即汗勒克買德力斯),還将喀喇汗王朝着名大詩人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陵墓由吐曼河邊遷葬于喀什噶爾城南的皇族陵園(即阿勒吞魯克),因為舊墳受到洪水威脅。

  他是一個熱愛古今中外文化藝術的統治者;在治理政務之餘,他的興趣更多地偏重于文化藝術的發展,就很可以理解;而他與雖出身寒微卻同樣精于維吾爾文化藝術的阿曼尼薩結合,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時代造就了這樣一批無與倫比的人才,而集中在一起的這些人才又共同為維吾爾文化藝術的長足進展做出了卓越貢獻。由于他們的共同努力,葉爾羌汗國成為當時木卡姆藝術的一個最理想的中心。以喀什噶爾一葉爾羌為重要發源地的木卡姆樂舞,在以後不長的歲月裡,就廣泛流傳到天山南北各地,又形成了融合當地特色并冠以各地名稱的木卡姆,如刀朗木卡姆、哈密木卡姆、伊犁木卡姆等等,在紹吾爾音樂舞蹈史上發揮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十二木卡姆淵”源于西域土着民族文化,又深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公元十世紀到十三世紀在(新疆)南疆塔裡木盆地發展并形成了兩隻文學,即以吐魯番為中心的北部高昌回鹘王國佛教維吾爾文學,和以喀什葛爾為中心的南部黑汗王朝伊斯蘭文學,産生和發展了兩種文學語言(盡管兩種文學語言的差别并不大)。公元十四--十五世紀左右,當北部吐魯番等地也接受了伊斯蘭教以後,這兩隻文學才合二為一,于是統一的近代維吾爾文學(即所謂察哈台文學)誕生了。

  這是一個及其重要的曆史時期,文化特别是文學語言的統一,為一切文化産品的創作和傳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文化基礎。也就是在這一時期,誕生了衆多的文學家、詩人和音樂家及文學藝術作品,《十二木卡姆》就是其中之一。

  提到《十二木卡姆》的誕生,就要提到在葉爾羌汗國的王宮中一個重要人物--可德爾汗,他是當時中亞一帶着名的音樂家,也是王宮中的高級樂師。此公不但精通音樂,在維吾爾族及中亞、西亞的曆史、哲學、詩歌方面也具有很高的造詣。

  《十二木卡姆》就是在王妃阿曼尼薩汗的倡導下,國王阿不都熱西提汗的主持下,宮廷樂師可德爾汗的實施下得以完成的。這一文化項目是建立在維吾爾族豐厚的音樂文化基礎之上,取材于維吾爾族民間的“木卡姆”及民歌資源,經過系統地加工、編輯和整理而形成的一個具有規範性和權威性的古典音樂套曲,演奏全套曲目需要24個小時。因此,《十二木卡姆》是一部完整的系統的音樂着作。

  然而,《十二木卡姆》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音樂着作,其創作的社會文化環境、内容包含的豐富資源、音樂形式上的理論與實踐以及整個創作過程,都使我們清楚地看到《十二木卡姆》是一部凝結着它的創作者們的知識、智慧和技能的音樂經典着作,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古典宮廷音樂大典。

  它是科學與技術的結晶,是人文與曆史的産物,這才是《十二木卡姆》的内在價值和應該享有的文化地位。在文化産品中,創作者的思想曆程體現在藝術作品之中,這種豐富的人文思想意識及其形成過程才是藝術作品真正的價值所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