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重要學派,諸子百家之一。《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主張以法治國,所謂“不别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
春秋時期的管仲、子産是法家的先驅。 而到了戰國初期,經過李悝、吳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大力發展,法家學派逐漸形成。而到了戰國末期,韓非成了法家的集大成者。
法家的核心思想是以"法"引領社會。他們的理論根據是萬物以道為原本,"法"是"道"在社會的體現。法家推行法治思想的根本目的是富國強兵。為了富國強兵,法家主張改革貴族奴隸主世襲制,強調獎勵耕戰,減輕賦稅。
法家重視法律,主張"以法治國",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論和方法。為後來的秦朝建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提供了有效的理論依據,後世各朝代大多繼承了秦朝的集權體制以及法律制度,并以此為基礎初步形成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與法制主體。
《韓非子》是戰國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韓非(約公元前280--前233年),戰國末期韓國的諸公子,是著名的儒家大師荀卿(荀子)的學生。戰國末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韓非子》一書,現存五十五篇,約十餘萬言,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
《韓非子》一書,總結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三家的思想,分别指出了申不害隻講術不重視法的弊病,也看到了商鞅隻講法不講術的弊端。而施行“法”、“術”又必須以掌握權勢為前提。提出了以法治為中心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思想。韓非對于之前的法家的學說,不是簡單的綜合,而是把這燦哥法治的要素,構成一個有機的政治思想體系,為後世建立中央集權政治奠定了理論基礎。
韓非具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他最先提出了矛盾學說,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說明"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韓非子》書中記載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充數數"、"老馬識途"等等。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涵着深邃的哲理,憑着它們思想性 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