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喜聞樂見的錫伯族民間歌曲

喜聞樂見的錫伯族民間歌曲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4 09:49:02

  音樂是一個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人們的一種精神文化。而民間歌曲是錫伯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中其了解錫伯族的生活變遷,這種民間歌曲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價值。那麼,下面随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錫伯族文化吧!

  錫伯族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保留和繼承了許多優秀和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間音樂文化,其中錫伯族民間歌曲是錫伯族文化中民間傳統藝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數量有限,但在内容上卻深刻地反映了錫伯族西遷200餘年來生活的各個方面,具有重要的傳承與研究價值。錫伯族民間歌曲可大緻分為田野歌、生活習俗歌、兒歌和叙事歌四類:

  田野歌

  也被稱為“街頭歌”,錫伯語稱“塔拉依舞春”。這是錫伯族最富特色的民間歌曲,而且又為廣大錫伯族群衆認為是本民族固有的民間歌曲。它詠唱的對象包羅萬象,從天、地到日、月,從人類到禽獸。這類歌曲無固定的歌詞,多在節假日親朋聚會或田間勞動時由男女即興編詞對唱。它的特點在其曲調發展手法、曲式結構和歌詞格律等諸方面。它幾乎全部是由兩個不對稱的樂句構成,下句後半部的下方嚴格五度(或四度)模仿;兩樂句終止均由其結音下方二度或三度上行級進至結音而終止,終止式的五度模仿尤其嚴格。

  生活習俗歌

  這類歌曲的曲式結構較田野歌稍大,有部分四樂句的單樂段形式出現。主要是反映錫伯族喪葬、婚姻、勞動、遊樂、禮節、信仰等方面的風俗。如喪葬方面有《哭葬歌》;婚姻方面有《說親歌》、《哭嫁歌》、《勸嫁歌》;勞動方面有《四季歌》;遊樂方面有《刁羊歌》;禮節方面有《尊老歌》;信仰方面有《喜林媽麽歌》等。在婚娶習俗歌曲中一般都有固定的歌詞。

  兒歌

  此類歌曲曲調簡明,多是教育兒童努力學習、學唱字母、射箭口訣等内容。是本民族崇尚教育的優良傳統的體現。正是這種傳統才促使這個西遷時隻有3000餘人的民族,雖然與其他民族雜居了漫長的200多年,仍然保留了本民族的語言文字和傳統藝術。

  叙事歌

  叙事歌多是記述錫伯族1764年西遷來新疆的曆史事件的歌曲。這與錫伯族人所擔負的特殊曆史使命及由此構成的特定生活内容有極大關系。一般旋律極精練,比較完整的有五部:《喀什戈爾之歌》、《拉西賢圖》、《葉欽娜》、《海蘭格格》、和《三國之歌》。

  《喀什戈爾之歌》是記述了伊犁四營部分官兵于19世紀20年代奉命赴南疆平定英、俄唆使的張格爾之亂的曆史過程;《拉西賢圖》全詩近千行,生活氣息非常濃厚,口語化的特點增強了民間音樂的色彩;《葉欽娜》是一部古老的反映錫伯族漁獵生活的叙事歌,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海蘭格格》是一部對情人的追戀歌,也稱為悼戀歌。“格格”是舊時錫伯族對少女的美稱,也可作為丈夫對妻子的昵稱;《三國歌》是根據群衆中廣泛流傳的“三國演義”編唱的,已流傳有百餘年曆史,是漢錫文化交流的曆史見證。

  雖然現存的錫伯族民間歌曲為數并不多,但其調式卻十分複雜。四聲、五聲、六聲、七聲等不下二十餘種,其中不乏有罕見的特殊調式。錫伯族民間歌曲的伴奏樂器有“樂布爾”、“葦笛”、“墨克納”、三弦、四胡以及失傳多年後又重獲新生的鴛鴦琴等。

  察布查爾縣是我國錫伯族文化和民俗風情保留最為完整的地區。但當地的錫伯族文化也面臨消亡的危險。為保存發展錫伯族文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采取了多項措施,而已經啟動的百首錫伯族民間歌曲錄制工作就是其中之一。

  您可能還喜歡:

  獨具民族特色的白族掐新娘文化

  極具民族特色的白族青姑娘節

  哈尼族圖騰預示着什麼,你知道嗎?

  哈尼族的文化代表哈尼族文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