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網絡 侵權請聯系删除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事無不可對人言。意思是,做人應該坦坦蕩蕩,什麼事情都是可以攤開來說清楚的。
這句話并沒有錯,但是也要分情況,有些話不能和最親近的人說,一旦說出口就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
人老了,有些事情要學會放在肚子裡,不聾不啞,不做家翁。有三件事,甯可爛在肚子裡,也不能對兒女說。
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一個習慣,一旦孩子做錯了一件事,那麼這件事就會伴随着他的一生。
無論已經過去多久,無論所造成的傷害是否已經彌補,隻要孩子犯錯,哪怕和之前的事沒有任何關系,這件事也會被拎出來作為反面教材,再一次把孩子釘在恥辱柱上。
這樣的行為在孩子小時候,也許隻是會激發他們的逆反心理,但是随着父母漸漸老去,孩子們逐漸長成,這時還在繼續翻舊賬,就隻會讓孩子和你們越來越遠。
雖然孩子和父母之間不應該區分強弱,但事實就是随着父母逐漸老邁,他們和孩子的角色是在發生互換的。
父母漸漸和社會脫節,對于事情的處理能力也漸漸降低,他們已經不再是孩子人生導師般的角色,而是像一個老小孩一樣需要孩子的照顧。
在這種情況下,還要緊盯着之前的舊賬不放,時不時拿出來翻一下,對自己實在是沒有任何好處。
不停地翻舊賬,也隻是讓你和孩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那些過去的你永遠不讓他過去,那你永遠就隻能停留在過去,沒有辦法和孩子一起走入你們的新生活。
在某網站曾經有一個熱門問題,就是父母應不應該如實地和孩子說自己的存款,70%的人都覺得不應該說。
這并不是一種自私,而是一種智慧。
父母老去後,他們的存款就是他們安穩生活的保障。這部分錢是他們一生辛苦打拼換來的,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他們如何處理都是他們自己的自由與權力,與子女們并沒有任何關系。
隻是,中國的父母大多都具有奉獻精神,他們會選擇用自己的存款為孩子打造一個更好的未來,但這是他們的選擇,不是他們的義務。
父母和孩子說自己的存款實際上是一場人性的考驗,孩子不知道則已,如果知道了有這部分錢的存在,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本能地想要向父母求助。這時幫或者不幫都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選擇幫助孩子,那麼自己今後的生活就可能沒有着落,選擇不幫孩子,那又害怕孩子和自己之間生分。
無論怎麼選,都有一方會受到傷害。
與其這樣,不如在一開始的時候大家就做個明白的糊塗人。子女不要問,父母不要說,就讓這個敏感的話題,成為兩代人之間心照不宣的秘密。
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都還有長短,父母雖然是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也很難做到真正的一碗水端平。總會有某一個子女,特别得到父母的喜愛。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隻是當父母老去之後,就不要再明顯地表示出自己對某一子女的偏愛,尤其是不要利用自己父母的身份,希望其他子女去幫助自己所偏愛的那一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孟子早就說過,不患寡而患不均。
當一個人得到了比其他人多的東西,這個人自然也就會成為衆矢之的,對于兄弟姐妹來說也是這樣。
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父母最愛的那一個,但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寵愛,心裡自然也就會生出一絲的不滿。
當父母老去之後,幾個孩子需要承擔同樣的贍養父母的義務,其中卻有一個能夠得到父母的寵愛,這讓其他子女心中會有疙瘩。他們會覺得既然父母那麼喜歡那個孩子,就應該讓他來多照顧一些。
這樣在心裡幾番思量下來,兄弟姐妹間的親情也就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我們用一年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來學會閉嘴。有些事放在心裡不說,不是因為不坦誠,而是因為一種充滿智慧的愛。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