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小青吃完晚飯突然感到腹部劇烈疼痛,疼得渾身打寒顫,以為是自己胃病犯了,小青吃了幾顆胃藥,可是疼痛并沒有得到緩解,半夜睡覺時更痛了。
第二天,小青連忙趕到醫院檢查,醫生在其膽囊内發現了多顆結石,其中一顆約2厘米的結石嵌頓在膽囊頸部,并伴有急性膽囊炎,且有膽囊穿孔的危險,須立即手術。
事後,醫生了解到,小青半年前換了新工作,通勤時間坐地鐵要一個多小時,早上沒有太多時間吃早餐,到了公司就要開始忙,時間過了幹脆就不吃早餐了。久而久之,便養成了不吃早餐的壞習慣。
小青很懊悔:“以前老聽别人說,不吃早餐會得膽結石,我還不當回事兒,沒想到自己中招了。”
不吃早餐更容易得膽結石膽囊的主要作用就是儲存膽汁,早上空腹的時候,膽囊内膽汁經過一夜大約12小時的貯存,膽汁中膽固醇的飽和度是比較高的,如果正常吃早餐,膽囊會收縮,膽固醇便随着膽汁排出,同時加上食物刺激膽汁分泌,膽囊内殘存的膽汁中的膽固醇飽和度便會降低,而使結石不易形成。
但是如果長期不吃早餐,膽汁就會在膽囊内儲存更多的時間,容易在膽囊内析出結晶,進一步發展成膽囊結石。
所以說,不吃早飯會更容易得膽結石。其實,不止是早飯,隻要長期不進食,包括午餐、晚餐,都會增加膽結石的風險。
此外,膽結石還受到以下因素的影響:
高糖飲食。攝入大量的糖,可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而胰島素可使糖原和脂肪合成增加,同時膽固醇合成也增加,導緻膽汁中膽固醇處于過飽和狀态,促使膽結石形成。
高蛋白、高脂肪飲食。這類飲食可增加體内膽固醇以及肝髒合成膽固醇量,從而導緻膽汁中膽固醇過于飽和,增加膽結石的發病率。
肥胖。過度肥胖,超出正常體重15%的人,發生膽結石的幾率要高于正常體重者将近5倍,尤其是40歲以上的女性。
由此可見,膽結石與飲食直接關系十分密切,平時想要避免膽結石發生,在飲食上一定要做加注意,盡量避免高糖、高蛋白、高脂肪飲食,适當食用纖維素豐富的飲食,尤其是蔬果,還有就是飲食一定要規律。
體内有膽結石,是否有迹可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肝膽外科李照主任醫師表示:大部分的膽結石患者,一般都沒有什麼明顯的不适症狀,多是偶然通過體檢等方式發現的,部分患者可能在食用油膩類的食物之後,右上腹會出現隐隐的疼痛感,這種痛感放射至右側肩背部,同時可伴有惡心、嘔吐、腹脹等症狀。如果處于急性期,疼痛感會更加明顯,嚴重的患者會有皮膚粘膜黃疸。
當出現上述這些症狀時,應及時就醫,一般通過腹部B超檢查即可初步确診,該檢查操作方便,又沒有不适感,是确診的首選。當确診膽結石後,一定要及時治療,不然可能有癌變風險。
膽結石與膽囊癌的關系膽結石,如果不及時治療,經過長期的物理刺激加上粘膜的慢性炎症、感染細菌的産物中有緻癌物質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可能發生癌變,形成膽囊癌。
有數據顯示,80%以上的膽囊癌患者伴有膽囊結石,而膽囊癌惡性程度還是比較高的,而且發展速度比較快,再加上它的位置與肝髒的緊密毗鄰關系,很容易發生擴散,給治療增加了難度。所以,一旦發現膽結石,及時治療是關鍵。
膽結石是否需要切除膽囊還需要根據個人情況而定,目前針對其治療主要有3種,分别為觀望、切除膽囊、保膽取石。
觀望
如果沒有什麼不适症狀,可以先觀察,但是一定要注意定期體檢,留意病情是否有進展,很多慢性膽囊炎的症狀就像消化不良,容易被忽視或認為是胃病。
切除膽囊
出現不适症狀,應及時進行膽囊切除術(微創或開腹),尤其是有以下情況:膽囊結石直徑>3cm,或多發結石但結石直徑<0.5cm;伴有膽囊息肉>1cm;需長期行腸外營養或化療;合并需要開腹的手術;有糖尿病或心肺功能障礙疾病等。
但是注意:并不是隻要有症狀就要切除,因為膽囊對人體有重要作用,不能說切就切。
保膽取石。想要采取這種方法,至少要具備以下幾點:經影像學檢查明确膽囊有功能;經分析結石取出後不容易複發或找到了預防環節;在說明保膽利弊後,病人有保膽要求等。
所以,具體怎麼治療,還需要根據膽結石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制定方案。
總結:膽結石的發生,和飲食之間關系密切,尤其是不吃早餐,,而且如果早上不能及時攝取能量,一天的工作、學習、勞動得不到能量補充,可能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反應,反而影響效率,長期以往還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建議大家最好是要養成吃早餐的習慣,不要總說沒時間吃,盡量早點起,現在也是有很多早餐店的,有包子、牛奶、豆漿之類的,都很便捷。
吃不吃,關鍵還是看你想不想。#清風計劃##健康科普排位賽##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專家解答:為什麼會得膽結石》.人民網-生命時報.2017-09-21.
[2]《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膽結石?一句話幫你識别!》.健康時報網.2019-02-19.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